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2021-06-20 大众日报 05版
文荟
□ 王槐珂
  味觉是一颗种子,被妈妈播种在我们生命的最初,生根发芽,伴随我们一路成长,游走四方。
         1
  地域美食是衡量一个地方生活品质的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吃的要求也更高。而最有人间烟火的地方是夜市,最特色的小吃在老街,最古老的味道在民间。
  如台湾各地至今仍保留着夜市集市的传统,各色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人群熙熙攘攘排长队等吃的情景也是空前盛大,那是市井生活的原生态,也是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又如海口西门美食一条街,汇聚海口最本土最古老最特色的味道,随意一指一个店铺或一个摊位都是二十年的老字号。
  适逢元宵节,路边摊支起老阿婆现包的鸡屎藤糯米汤圆,或椰子馅或芝麻馅或花生馅,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供不应求,而这里的海南粉最为出名,一直以来吸引着四方食客。
  犹如多年前电视广告里的南方黑芝麻糊,将旧时光拉近眼前,恍惚中,看到那个最初最纯的自己。
         2
  一款美食也需要坚守。
  日本一个街边小寿司店有几百年的历史,不扩大规模,对食材严格挑选,依旧简朴,依旧精致,依旧顾客盈门,祖传厨艺在代代传承中延续,精益求精,历久弥香。
  乐东有家老鸭店,美味飘香,美名远扬,客源不断,多少年来,每天只做100只鸭,是对品质的承诺,也是对俗利的蔑视,更是一种匠心的恒久坚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随波逐流,坚守是一种高贵的姿态。对一款美食的坚守,秉承的不仅是一种厨艺,一种经营理念,也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品质。当美食与人品达到了和谐,便具有无法可挡的饮食文化的魅力。
         3
  多年后仍记得那一晚,我赶夜路到文城东阁粿仔吃鸡屎藤的情形。人生地不熟,十几公里的路程,到达文城不是问题,麻烦的是不知东阁在哪条街道哪条小巷,那时这是导航搜索也无结果的偏僻小摊。只好在车水马龙间没有方向地穿梭。
  好在还有可以求助的电话,但由于对路况不熟悉,不知道绕了多少弯路又掉头,甚至在千回百转中闯入逆行街道,又灰溜溜地转出来。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峰回路转,最后在深深小巷里灯影绰绰中看到了东阁。
  那一刻,真是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择一棵树底坐下,习习凉风迎面吹来,店主端上一碗招牌加蛋的热腾腾的鸡屎藤,拌有炒花生米、红糖水、姜片,是微醺的气息,自然的馨香。当绿色藤蔓的清凉与微甘缠绕在味蕾间,所有来路的疲惫和辛苦瞬间消除。
  吃货不仅需要一点小冲动,更需要一颗热爱生活的年轻的心,还有那个和你趣味相投的人。
  我们来回走了几十公里的路,历尽周折,兜兜转转,打了N个电话,发了N条微信,还冒着违章的危险,只为了吃上一碗7块钱的鸡屎藤。
  也许,姐迷恋的不是鸡屎藤,而是东阁的一个传说……
         4
  味觉的记忆伴随我们一路行走,成长。
  想到我的母亲,艰苦年月里,食粮短缺的年代,能够拉扯大八个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勤劳聪慧,更是要懂得各种生存本领,掌握养家糊口的绝技。
  记忆中,在我小时候,半夜鸡叫,母亲就爬起来磨番薯。番薯盆大且重,单是要抬动它就不容易,盆内是细密的利齿,一不小心手指头就会被蹭破皮,流血。
  母亲用布条缠住手指,坐在小矮凳上半弓着身子,一磨就是一整天,有时会通宵达旦。好奇的我也学着磨过番薯,可这不仅是技术活儿,也是体力活儿,不一会儿工夫就会手臂酸痛乏力而坚持不住。
  而母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也从不知疲倦,小山丘一样一箩筐一箩筐的地瓜就这样被她全部磨成渣子,全部消灭。然后,番薯渣被捞起来装进纱袋里,浸泡在水缸中,等番薯汁液充分融入水中,把纱布袋提取出来剩余的是残渣,等水分蒸发,水缸底部便有块状番薯粉生成,捣碎,晾干,便雪白得像面粉一样。
  夏天,母亲常用番薯粉为我们做凉粉吃。母亲先用柴火烧一大锅水,然后将和得稀稀拉拉的番薯粉盛入带孔的椰子瓢,再用手掌击打外壳,番薯粉便像细密的雨一样坠入沸腾的开水中,粉条便被烫熟,再用镂空的瓢捞起放入凉水中冷却,晶莹透亮的凉粉便新鲜出炉。
  烫熟的凉粉条拌上事先准备好的配料,如小虾米、花生、扁豆芽、酸菜、韭菜、生葱、香菜、白糖、米醋、黄灯笼辣椒等各种各样,有酸甜和酸辣两种口味,母亲调制的凉粉口感极为细腻顺滑,特别开胃,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种记忆与味觉相关,与母爱相存,让人怀想,贪恋……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人世间,唯有真情与美食不可辜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