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琳宋亚鲁报道
7月17日,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会场,观众在出版印刷文化展上体验手摇铸字机。
□ 本报记者 赵琳 宋亚鲁
一台老旧斑驳的铸字机,摇动手柄依然咯吱作响;四台快速运转的3D打印机,一分多钟就能打印出各类巧克力造型。两处展陈,分列在“印本传思想 红色耀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出版印刷文化展”的展区两头。从展区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印刷技术的时代变迁尽在其中。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中国印刷博物馆带来的出版印刷文化展,自7月15日书博会开幕起就人气高涨,想要体验手摇铸字机、雕版印刷、3D巧克力打印的观众大排长龙。
“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有一百多岁了!”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介绍,这台手摇铸字机的收藏者是上海字模一厂,上海字模一厂从1915年开始使用这种机器。虽然已是“高龄”,但这台铸字机仍能使用。一位观众说:“纯手动的印刷机器从来没见过,整台机器没有任何线路,长见识了!”
这个型号的手摇铸字机,在中国印刷出版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很多出版物都是用这种机器印刷出来的。孙宝林说,通过这个展览,观众更能感受到建党初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是如何坚持办报、办刊,开展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凝聚了全民族的斗志,直到取得胜利。”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出版印刷文化展上,还展出了近100组照片与实物,用史料和文物还原历史,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印刷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记者看到,展览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大众日报》,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课本,1948年由华东新华书店出版、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审定的中学课本,1980年第一届书博会(全国书市)宣传印刷品与书签,1988年高考试卷及解答纸型版等。
在展区里,还设置了很多互动体验环节。许多孩子排队体验雕版印刷,《入党誓词》《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备受追捧。3D巧克力打印机可以打印各种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也成为书博会一处“网红打卡地”。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印刷迈进了“数网融合”时代。记者注意到,本届书博会还设置了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组织的“绿色创意印刷展区”,分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新华印刷主题展”和“儿童读物印制创新专题展”两个重点展示板块,30余家业内知名企业参展。展出的精品图书、大型画册、立体书等图书产品代表了我国书刊印制的一流水平,数码印刷设备、绿色原辅材料等设备器材产品体现了印刷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成果。
前来参观的济南市民王媛媛告诉记者,这些展示和活动设置让大家尤其是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购书看书的同时还能玩,既增添了逛展乐趣,同时又能从中感悟到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