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农牧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高质量发展农牧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2021-07-28 大众日报 11版

  □臧智强 娄晓静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山东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对农牧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农牧高职教育带来难得发展机遇。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建校66年来,始终坚持扎根畜牧业、服务畜牧业办学宗旨,甘做智慧畜牧老黄牛、乡村振兴拓荒牛、农牧职教孺子牛,为农业农村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5月,学院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合推介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围绕产业办专业 助力产业振兴
  学院植根山东农牧产业沃土,紧紧围绕山东农牧经济发展、对接新产业、新业态设置专业,设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食品检测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宠物养护、电子商务等30个专业,建立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服务农牧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适应现代智慧农牧业发展,学院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专业、智慧农牧专业和农牧业管理类专业,升级传统专业8个,加强新农科国际范式专业建设,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工程,形成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特色凸显的专业群体系,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校企双主体育人 助力人才振兴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过30多年办学实践,形成了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山牧模式”,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农牧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希望六和农牧学院、益生农牧科技学院等10个特色二级学院;校企共建股份制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实现校企人才共育,形成双元育人、工学融合、能力递进、专业+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世界一流技术、设施设备,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智慧农牧示范园、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农牧科技创新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发挥科研技术优势 助力生态振兴
  学院以自身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为载体,实施科研突破提升工程,校企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破解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产业创新发展。日喀则市是世界著名的青稞之乡,因青稞秸秆过硬、口感极差,饲喂牛羊平均利用率只有40%-50%。学院副教授赵满达作为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提出了青稞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将青稞秸秆氨化,试验后数据显示,氨化后的青稞秸秆饲喂利用率高达95%以上,营养价值提升36%左右。随着青稞秸秆高原氨化技术在全市境内推广利用,每年可减少采购青干草资金16亿元,减少近30万吨青稞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日喀则市畜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农牧文化品牌 助力文化振兴
  学院深入发掘优秀传统农牧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建设以“创新务实”为主题的学院特色核心文化,打造“创业文化”“骏马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校企合作开展文化共建,通过组织企业宣讲会、明星校友进课堂、工匠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育人环境,促进农牧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20年10月31日晚,一场文艺盛宴在沂南县湖头镇刘岭王湖村文化广场上演,来自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师生们为村民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热烈欢迎。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魅力。
创新扶贫服务模式 助力组织振兴
  学院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基地、二平台、三队伍、四品牌、五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山东、辐射全国的庞大技术服务网络。培养乡村基层组织领路人、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农产品质检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把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设施、经营模式传播到中西部,促进当地农牧经济发展。开展“科技服务万里行”“百名专家联牧场,产教融合助振兴”等活动,师生足迹遍布山东及中西部11个省份,指导大型养殖企业及养殖户3276家,示范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32项,累计增加产值过亿元。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开展援助海北州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到重庆市承担科技指导等工作,助力当地组织建设,服务当地农牧民增收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