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
□ 白 屋
1
我们单位的午餐,每饭都会发一个水果,有时是香蕉、桃子,有时是苹果。
每每吃饭的时候,我都看着别人的果子比我的大。于是我在心里想,这发水果的炊事员,一定和我有意见吧,怎么每次都给我最小的呢?
有一回,我悄悄地瞥了眼旁边同事的苹果,发现他的果子皮上有几道明显的疤,像是虫子爬过的。再仔细打量我的果子,表面很光滑。于是乎,我的心里顿时感觉到平衡了。果子有大小,质量却并不一样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相同大小的苹果,即使它们来自同一棵果树。其实果子的质量不仅表现在大小以及外观的好看与否上,主要还要看口感和营养。当我在意了果子的大小时,就一定会忽略了果子的本质。
在利益面前,我们总是在乎别人得的比自己多。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其实也在意于你比他拿得多。
由是,就有了所谓争。
但在我看来,小争是与他人争,大争是与自己争。
2
见过一些人,眼睛总盯着别人。
谁谁谁又获奖了,谁谁谁又加薪了。某教授报了个项目挂了谁谁谁,某领导最近只眷顾谁谁谁。
某人提了个职位,他表示很不服气。明明我比他强,无论管理能力还是交际人缘,他却越我而上,他一定是走了门子的。
某人评了个副高,他很是感觉不平。明明我优于他,无论教学水平还是科研能力,他却早早地就晋了级,他一定是有后台。
在有些人眼里,软实力永远大于硬实力。他认为,只要和领导关系好了,一切都能搞定。不求提高自我修养,不钻研业务不积累成果,成天忙着拉关系。可有一天单位要提拔人、晋升职称时,他却手里没有硬货。领导当然也想让他上,也想提拔他,可是他的硬件的确是比不上别人。别人已经甩你三条街了,你还原地不动,领导想照顾你也无能为力啊。你并不管这些,只怪别人得到了利益你却没得到。
就这样,他开始抱怨,开始埋怨这世道不公,开始拆同事的台也拆单位的台,开始怨天尤人。
就这样,科室与科室之间、中心与中心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矛盾重重。
内卷由此形成。
3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也可能我们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被别人抢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自身不够绝对的强大。
你如果是一棵参天大树,小草还能与你争抢阳光吗?
小草只与小草争,却从不与大树争。
一个单位之所以会出现严重内卷,肯定是某种不公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我想,这大约与你的自我不成长也有很大关系。你自己不成长,眼睛只盯着同事间的蝇头小利,则必然会发生内卷。
小草的命运,是与同类内卷。
卷来卷去,却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长成大树了。
4
真正的争,是与自己争。
不为眼前的蝇头利而动,不在乎同事朋友合作者得的比自己多。
看到大家都在争时,自己会主动退让。
积累学问,埋头钻研,并不问当下的回报。
总有一天,你会长成参天之树,总有一天,你会俯视那些内卷的小草们。
真正的争,是看自己进步了没有,成长了没有,比原来的自己提高了没有。
与他人比,即使你获胜了,也只能得到暂时的满足;与自己比,哪怕只有点滴的收获,你也会得到永恒的快乐。
阳光只会眷顾那些有着高大冠盖的树。
而大树,却并不关心小草们的争抢,它只顾自我向上。
大树也不会嘲笑那些小草,它的内心没有这种争抢的意识。
5
有一次,与大学时的美学老师尤西林一起吃饭。他告诉我,大学毕业时,学校给他们刚毕业的留校生三个特批的副教授指标。可当他去填表时,却发现自己的老师也在填表。老师头发已经花白,身子也佝偻了,却还在为一个副教授的身份努力。他一时感觉到了自己的惶愧,于是他就主动退出了。因此,他的副教授比同时留校的同学晚了十年。
他干了两年中文系副主任,实在因为杂事太多而主动辞去了。
房子也多年没换,写作学习都在地下室里。
就是这样的一让再让,他后来成了前些年被推选的两名文科资深教授之一。
这两个人选中,他的资格早早就被确立了,另一个名额却被其他人投了好长时间的票。
用道家的眼光看,不争是大争;用儒家的眼光看,与自己争才是大争。
之所以与别人争,说明你还没有多少资本。而当你的资本足够大时,谁还能与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