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春秋文脉深

古城春秋文脉深

2021-09-05 大众日报 06版
山海经
    □ 贺立华
  东阿,是一块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这里是泰山丘陵西脉末端,山川地貌的古老历史应该和三千万年前形成的泰山一样久远。由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文明史来看,由盛产五谷之“谷城”地名起源来看,由春秋霸主齐桓公嘉奖管仲,封谷城为其“食邑”来看,由齐桓公鲁庄公在此会面缔结齐鲁两国盟约来看,由秦始皇改“谷邑”而设“东阿县”来看,由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建安之杰曹植被多地封王,唯遗愿葬于东阿来看……东阿,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美丽富饶独具魅力的地方。
  东阿古县城坐落在狮耳山下,九泉汇流之水狼溪河穿城而过。自明代始,东阿因盛产阿胶而闻名于世,天南海北名医商贾风云际会,至民国之初,东阿阿胶业的发展达至鼎盛。
  狼溪河流域自古名人辈出,他们的神奇故事传颂至今:秦汉之际五大隐士之一,思想家军事家黄石公隐居黄山数十年,著有《太公兵法》《黄石公略》,张良助刘邦灭秦建汉,十三年后,“过济北”“谷城山下”拜黄石……三国时期智勇双全的名臣程昱,更是曹操信赖倚重的魏国开国元勋;唐朝骁勇善战的开国大将军程咬金,少年时代赶大集的故事还在流传;古城东门外的深山邢沟里至少出过两位侯姓名人,美誉“邢沟二侯”,他们是有过人之才的金末大臣侯挚,和善用奇兵制胜的明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侯钺;古城北南市村的师逵则是明初的户部尚书,这位专管国家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最高级别长官,死后竟一贫如洗,有子八人,无以自养,令人唏嘘。明成祖曾这样评价师逵的清廉:“六部大臣,唯逵不贪”;东阿衙前街人于慎行,更是妇孺皆知的明代大儒,尊称于阁老,他首先是位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次才是帝王之师、内阁之首辅大臣。他的正直仁厚、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人格对东阿民间的影响甚至大于他的学问。于阁老之后,狼溪河流域依然是群星灿烂:于慎行的好友、官至左副都御史政绩卓著的孟一脉,执法公正不避权贵,司理永平京畿最优的东阿乔楼乔学诗,隆庆进士却未仕而隐居山林,自许“三生水月心”的诗人赵邦彦,生性至孝的好官,清康熙年间的内阁尚书房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山东省会济南市长、旋即出任中国驻缅甸首任大使时年36岁的姚仲明,而姚仲明正是东阿高小毕业的高才生……
  明清时期,东阿儒学文庙是官办的全县最高学府,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研习已达相当高的水准。文庙是“明洪武八年,知县朱真因迁邑创建”,“永乐中迁于县治之西”,邑人名儒孟一脉、于慎行各为文庙作记。从创建到扩建、修缮,历任知县皆亲力亲为,相传“永乐九年莅任”的知县贝恒,不仅“捐俸倡义”修缮学舍坛庙,而且“暇则诣庙学与诸生讲论,亹亹忘倦……”
  狼溪河流域东阿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博大、包容。由宗教门派众多而能和平共处、共存共生,即可见一斑。鄙人不才,曾诌打油诗以书之:西城文庙倡儒学,北门教堂颂恩典;群山书佛安道一,天观修道丘处机。
  狼溪河流域东阿文化的另一特点是:流动、开放。这应该感谢狼溪河,她是东阿的母亲河,在没有网络、高铁、飞机、汽车的古代,是狼溪河把东阿古城载到了远方,让她成了顺水流动的“活城”,这使得东阿文化有了异质文明的元素。狼溪河自古连通大清河、尔后改入黄河,南北可游走京杭大运河,西行可至山陕,东流可入黄海……狼溪河上有了帆船,岸边有了码头,东阿古城就有了人流、物流、钱流、智慧流、文化流,成了古丝绸之路的一脉源头。东阿自古齐地,近邻鲁国,它既有齐文化倡“自由”重“商旅”的传统,又融合了儒家文化的仁义道德,加之,狼溪河所带来的文化的流动,形成了阿胶之城特有的大气、包容、仁厚、友善、诚信的商埠文明。狼溪河孕育着东阿古城的历史文化精华和人文情怀,是东阿游子最深刻的故乡记忆,也是东阿古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