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宴八方客共叙文旅情

礼宴八方客共叙文旅情

——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首日侧记
2021-09-17 大众日报 03版
  □ 本报记者 赵琳
  满眼秋景入画来,又是一年盛会时。
  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如约而至。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10万平方米左右的展区漫步,最大的感受是:有人气、接地气、有新意。
  热乎乎的齐鲁美食,承载着山东人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宾朋,或小坐或站立,饭盒一端,竹签一插,美食入口,抚慰的是肠胃,妥帖的是心情。
  莱芜香肠、德州扒鸡、周村烧饼、乐陵小枣……在“齐鲁美食展区”,汇聚了上百种齐鲁美食。其中,不乏闻名全国的“网红”名吃“杨铭宇黄焖鸡”“超意兴把子肉”“鲁味斋扒蹄”“长清大素包”。
  上午,最有人气的活动莫过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新时代 新鲁菜”——2021鲁菜创新大赛启动仪式。
  “鲁菜创新大赛将立足山东、面向世界征集创新菜品。”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负责人陈永庆表示,将用100多天的时间从参赛作品中选出100款创新性强、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深受百姓喜爱、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新鲁菜,比赛过程将制作成央视节目播出。
  “黄河岸边波连波,打起花鼓唱起歌,要问姑娘哪里来呀,短穗花鼓是陈官……”现场,广饶县300多年历史的陈官短穗花鼓表演鼓点明快。短穗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张兰青告诉记者,近年来,短穗花鼓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的表演和带徒传艺活动,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九曲黄河的文脉,从黄河入海口溯流而上,绵延不绝。沿黄文旅主题展区内,宁夏展馆的牛肉干、枸杞,四川的鱼作料、腊肉,青海的掐丝唐卡、青稞秸秆画被公众“重点围观”;“一带一路”展区内,伊朗独特的工艺品搪瓷摆件将几何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红色文旅”展区,897平方米的面积内,以时间为轴、空间为面,采用场景再现方式,助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组诗、地道战、时代楷模焦裕禄……现场,“红色地标”、著名战役和典型人物长卷铺陈开来,带领公众追忆峥嵘岁月。
  由山东文学馆提供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家作品手稿也引来众多关注,刘知侠、李心田、郭澄清、臧克家、张炜……一张张作家们的手写稿件,在岁月的侵袭下,字迹逐显斑驳,作家反复修改的痕迹彰显出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文学的魅力也在其中得以体现。
  文旅博览会,不满足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美食文化的展示,更要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平台、表达个性的舞台。在文化动漫游戏电竞展区内,经典动漫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将博览会的“二次元”气息拉满。
  “明湖雨荷定制手账本”、纯手工制作的红木老爷车、“梅兰芳”彩妆、“故宫口红”、“龙喵新语”、章丘铁锅……在济南展馆,时尚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一众游客。阡陌书店展位,中国首个“二安”主题邮局在这里正式亮相。此外,大明湖水晶冰箱贴、趵突泉黄铜书签,还有湖光山色琉璃杯、国潮兔子王晴雨伞也到现场,被市民纷纷“种草”。
  济宁的微山湖风景区、日照莒县的“莒国古城”、青岛的新100创意产业园……都被“搬进”博览会,处处体现着文旅融合之美。
  礼宴八方客,共叙文旅情。从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到创意设计的点石成金,让有形的产品延伸着文化产业链,展示着文化的魅力,绽放出文化之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