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管理学院:立足“三个坚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山东管理学院:立足“三个坚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1-09-30 大众日报 12版
  □王丹妮
  
  山东管理学院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统筹谋划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性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学校制定《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见》等文件,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领导核心作用,研究部署改革任务、路径及评估改进,健全激励政策,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创新性开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育人能力。学校举行课程思政系列培训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并举办午间教学沙龙活动,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引导教师坚定“课程思政”新理念,提高政治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学校举办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程活动,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师或客座教授,助力学校育人工作。
  落实经费支持,构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经费优先投入教学,用于课程思政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教研项目开展等各项支出。将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将各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院部教学目标、党建和思政考核评价。
坚持育人为本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性
  突出学校特色,厚植深厚劳动情怀。结合学校历史背景和工会特色,在8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依托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四个载体,构建“四融入四结合”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劳动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抓好文化育人,讲好学校发展故事。学校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加强社团建设,搭建文体平台、科技平台,加强红色文化熏陶,激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将工匠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让学校精神、校风学风深入学生信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坚持典型引领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
  深化学科引领,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为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发挥思政课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思政课和专业教师组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改革课程引领,注重课程思政实效。学校根据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各院部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各教研室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设计,围绕专业学科特点,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主题和育人主线。
  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学校2门课程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项课题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建设和改革。学校发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优质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等方式评选典型和表彰先优。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推广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