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乾相
后窗
这几年,我有附庸风雅之嫌,忽然对作家签名书格外热衷起来。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时间又热了起来。国庆长假,秋雨绵绵,百无聊赖,我宅在家中随手翻阅《鲁迅散文·诗词全集》。书中有一首诗《赠川岛》,引起了我的兴趣:
请你
从“情人的拥抱里”,
暂时汇出一只手来,
接收这干燥无味的
中国小说史略。
我所敬爱的
一撮毛哥哥呀!
其实,以前曾走马观花地读过这首诗,但并未在意。这次,看得比较细心。诗歌后面的注解是:1923年12月,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出版,签赠给川岛时,写在扉页上的。川岛,何许人也?他缘何这么幸运?他和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
起初,我望文生义。因为鲁迅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川岛肯定是东洋人。仔细一查,我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川岛,浙江上虞人,原名章廷谦,字矛尘。川岛当时是鲁迅的学生,“语丝社”社员,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原来,他根本不是日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为自己的无知而颇感脸红。
我查了一下,川岛著有《和鲁迅相处的日子》一书。我托在图书馆工作的朋友,找到了这本书。令我惊喜的是,书中有《鲁迅先生所送给我的书》一文,详细介绍了这本书和这首诗的来龙去脉。文章说:“这一年正是我结婚的前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所以鲁迅有此幽默的“规劝”:请你/从“情人的拥抱里”,/暂时汇出一只手来。
川岛的文章还披露,“中国小说史略”六字,“鲁迅先生就利用了书中扉页上铅字印好的书名,不是自己写的。”最后落款“鲁迅”,时间为“二三,十二,十三”。即:1923年12月23日。关于“一撮毛”的称呼,川岛说:“那是因为我当时留的头发是现在的所谓学生头,先生就给我这么一个绰号。”其实,“一撮毛”的绰号,反倒是让人很容易记住“矛尘”的真名。原诗无题,《赠川岛》诗题是编辑根据诗的内容而拟的。
鲁迅自己早年深受封建包办婚姻之苦,因而,他理解青年们对于婚姻自主、恋爱自主的追求。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青年沉溺于自由恋爱的狂潮中,看不见黑暗势力的险恶,“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造成了无数“自由恋爱”的悲剧。他的小说《伤逝》,就是以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为那一批沉溺于爱的梦幻的青年们提供的一服清醒剂。对于川岛这样熟悉且关系密切的学生兼友人,鲁迅对于他这样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自然是有所不满的,因而,借签名赠书的机会婉言劝勉,希望他不要沉溺于谈情说爱之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首诗写得诙谐、幽默,寓批评劝勉于戏谑之中,读来妙趣横生。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鲁迅总是“横眉冷对”,神情严肃,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却还有亲切天真、热情周到的一面。从这首小诗幽默的语句和对川岛的称呼也可体味出,鲁迅对于他所熟悉的青年朋友那种毫无遮掩的真性情。至此,我才对鲁迅先生这首小诗有了较完整的认知。
无独有偶。根据《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记:“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山县氏,名初男,日本人。当时是湖北冶萍煤铁公司顾问,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有兴趣,曾译过《老子》一书。经鲁迅先生的挚友内山完造介绍,与鲁迅有来往。
鲁迅日记所说的“二册”书是《呐喊》和《彷徨》。题在《呐喊》上的诗为:“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自1918年4月到1922年10月间创作的十四篇作品。它于1923年8月出版,到鲁迅题诗时恰好十年。所以鲁迅题诗的跋文为:“自题十年前旧作,以请山县先生教正。”本诗写了鲁迅在《呐喊》出版后十年来的遭遇,和他对这些遭遇的态度。在《呐喊》上所题的诗,后编入《集外集拾遗》。
题在《彷徨》上的诗为:“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录1924年到1926年写的《祝福》等十一篇小说。鲁迅写《题<彷徨>》这首诗,固然是为了介绍自己写这本书的情况,以便友人更好地理解这本小说;更重要的是,鲁迅回顾了自己走过的这一段路程,敢于解剖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这首五言古诗可见,鲁迅的“彷徨”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不是颓唐,而是有进取,有奋斗。而且,鲁迅的这种彷徨的心境,后来在斗争中很快地改变了。他在1926年11月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挡,所以心里也就舒服了。”
从《赠川岛》,到《题<彷徨>》,对于鲁迅来说,签名亦是创作时。
不经意的签名题词,却诞生了广为流传的诗篇,这也是鲁迅的伟大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