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兴院路

蹄疾步稳兴院路

——写在滨州职业学院建校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之际
2021-11-11 大众日报 19版
■“浩荡荣光长 继往启新程”
  □杨光军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滨职从历史中走来,滨职人在前人的双肩上打磨今天、续写辉煌,始终在守正与创新中坚守着大学之道、传承着职教基因、赓续着滨职精神。迈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后的20年,是学院聚势图强的20年,砥砺奋进的20年,也是华彩辉映的20年。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是学院发展质量最高、实力提升最快、服务贡献最大、师生获益最多的时期。
  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城共生,基本建成了“当地离不开”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专业布局高度契合产业发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标高端产业、高端企业、高端岗位,重构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群和二级学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达21%;2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中,40%以上在滨州就业,80%以上扎根山东,一批英才骨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技术服务强力支撑创新发展。校政共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成一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产教联盟、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当地企业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年均社会服务到款额2000余万元、完成社会培训6万余人次,创造经济社会效益10余亿元。以精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涉农专业特色和科技人才优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问诊把脉、献计献策;派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帮助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项目。
  校园文化引领丰富地域文化。创新开办“鲁彬之”学术讲堂和文化沙龙,学术讲堂升级为滨州文化大讲堂,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走上讲台、传道解惑。与市政协在校内共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校企共建校内企业文化馆,设立民俗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走在前列,基本建成了“业内都认同”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打造职教改革创新“风向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唱响主旋律,念好创新经,做实基本功,打好立体战”的“唱念做打”大思政格局。紧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高品质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高层次内涵成果,在全省取得多项第一,2018年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2015—2018年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七,2019年山东省教改重点项目数居全省第一,2020—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数居全省第一,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重大课题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牵头成立中国护理职教联盟、全国现代生活服务业产教融合联盟、全国高端铝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多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
  打造职教研究高端智库。牵头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设置和教学标准,牵头修订国家中高职生活服务类专业目录,参与编制或修订教育部、教育厅职教文件30余个,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21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数居高职院校第一。“鲁彬之”研究团队享誉职教圈,作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之言职语”专栏,自201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以来连续承担全国职教周活动网络宣传工作。
  始终坚持融汇中西、兼容开放,基本建成了“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引进输出职教资源。大力“引进来”,借鉴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标准,共建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等项目;成立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按照德国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外国专家来校培训;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积极“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联合中铝集团、魏桥创业参与建设几内亚海外学院;牵头组建“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华刚校区,参与组建刚果金洛钼职业学院。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与14个国家或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合作,设有中欧语言中心、欧美亚教育联盟滨州校区、国际人才专项基金滨州工作站,举办海峡两岸(滨州)护理高峰论坛。获批护理、大数据与会计、口腔医学技术、康复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众多国外留学生入校学习。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滨州职院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践行“服务、融入、引领”办学理念,立德树人,再续华章。
  (作者系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