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课程思政在校园刮起一股新风

山东工商学院:课程思政在校园刮起一股新风

2021-12-02 大众日报 19版
  □闫秀梅
  
  山东工商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育人功能,明确价值取向,改变以思政课程为主体的单独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在校园刮起一股新风。
  “育人者先育己,每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既要承担好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又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奋斗有力量。”4月15日,该院党委书记白光昭参加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课程集体备课会时,这样说道。
  学校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提供咨询,指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把课程思政作为完善“三全育人”机制体制的重要抓手,在整体规划、教师育人能力、示范引领、保障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学校加强教学团队的组建,强调以教研室、教学团队为单元进行建设,加强探索过程中的集体备课和集中研讨,坚持以点带面的方式稳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并逐步覆盖学校所有院系。
  教研室、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为确保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任课教师不仅在案例选择上精挑细选,还通过课堂讨论、主题演讲或课后作业等方式,将价值观培育牢牢地嵌入专业学习之中。
  授课教师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增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
  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专题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分享培训会,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指导专业课教师落实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切实增强课程育人的实效。
立足财商教育
在专业课上培养家国情怀

  学校立足财商教育特色,梳理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符号,开展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研究,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财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如通过“财翼山商”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
  学校不断总结课程思政的经验,逐步规范管理,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设计、课程讲授全过程,做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鼓励教师结合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专业问题等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引导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提升课程思政的时效性。
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确保课程思政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在组织、经费、平台、机制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促进线上线下多空间“共思政”、课内课外各时段“同育人”的德育理念,将“三全育人”延伸至全空间、全时段。
  学校加强氛围营造,大力宣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部署安排,宣传在推进试点改革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山东工商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筑牢师生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凝聚学校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构建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