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融合,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
潍坊学院

校地融合,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

2021-12-02 大众日报 19版
  □毕廷延 报道
  本报潍坊讯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潍坊学院扎根潍坊、融入潍坊、服务潍坊。“十四五”期间,学校确立了“一二三四五十”的发展思路,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重点改革事项为抓手,不断加大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机制、服务地方等领域改革创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大。
  与企业合建产业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与潍柴集团合作建成潍柴产业学院,与歌尔股份合作建成歌尔科技产业学院。优化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结合潍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进优化专业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建设,积极参加工程教育、师范教育等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建设对接行业标准、体现产业需求。
  科教产协同育人,创新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机制。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建立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以国家和地方需求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建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平台。优势学科专业对接优势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器。推进实施教研产“三个一”融合工程,与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重点行业协会结对,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对接1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8个产业园区、7个省市级行业协会,14家链主企业。坚持开放合作,实施产教、科教协同育人,打造科教产融合联盟,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围绕优化科研管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健全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突出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质量导向、应用导向,全面对接服务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企业产业和基础教育行动计划,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助推潍坊高质量发展。
  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提高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融入潍坊、服务潍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服务潍坊行动计划,促进学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与潍坊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对接,增强服务针对性。2021年1-10月份,完成签订的横向科研项目合同118项,合同金额突破6000万元。健全校地人才共享机制,重点引进校地急需的兼具研发和创业能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建立校地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渠道。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挂职锻炼工程,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省内外大学合作,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深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乡村振兴学院。发挥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与联盟单位共建产业平台、共享优质资源,服务乡村振兴。
  潍坊学院走过70年历程。学校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把握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实施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水平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