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李向东: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2021-12-04 大众日报 08版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李向东195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会长。

□ 本报记者 霍晓蕙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雪后晚晴》二首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二首其一)
  两首诗都关乎雪。立冬日,济南也下了一场雪,盛大得让人“有点意外”。那天,李向东和几个朋友正去章丘西庵村参加一个活动,去时小雨霏霏,归时已白雪皑皑,漫天雪花飞舞,大地一派银妆,古人咏雪诗句不期然而至,上述两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出的。李向东认为自己的字还没能表达出诗的意境,只是抄录一下。他说,对雪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大雪之后都要去踏雪,踩出一段属于自己的“雪泥鸿爪”。漫步在雪后山野边,留下长长的足迹,如同在洁白宣纸上书写诗句。雪年年下,但是年岁渐长,心境不同,看雪的感受有了改变。少时的欣喜若狂,被一种静谧安适所替代,用眼睛和心灵慢慢地去欣赏,也越发享受和珍惜风雪之下的宁静。
  选择富有美好寓意的古诗词进行书写,李向东认为“是一种滋养”。诗人对大自然的变化比常人敏感,风起、云飞、雨飘、雪落,都在诗中留下回响。四时常变幻,情感古今同,当代人书写古诗,也可与古人心意相通。好诗如佳酿,让人再三品味,可以一写再写,字体、布局、节奏感不同,写出来就是不同的张力、不同的感觉,常写常新。书写,也是对诗词的另一种解读,是对经典的传承。好的诗词、联句、警句也是书法表现的最佳内容。试想,如没有古人留下的名诗佳句,书法家的用武之地也惨淡了不少吧。
  李向东书写的诗词作品,端庄清雅含静气。他谦虚地说,自己的字和人一样,个性不强,没有什么明显的风格和强烈的冲击力。但是这恰好也是一种不激不励的风格,透着一种简静之美和儒雅自然的舒适感。
  眼镜后面是含着笑意的双眼,李向东先生朴朴实实、温温和和的,谈起同道,多是欣赏,从无“相轻”;谈起师长,满含敬慕,情真意重。他说,自己并没有书香世家的渊源,但是从小就觉得把字写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学生时代的兴趣为后来走上书法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的老同事到家里串门儿,见到我写的字,就把我介绍到张培志先生门下。”张培志,字雨村,济南知名书法家,他又介绍李向东与魏启后先生相识。“张老1975年就去世了,之后我就向魏老请教。与我同时期的还有一些热爱书法的青年,魏老均以友相待,热情有加。20世纪80年代初,省、市书法家协会相继成立,书法活动日益增多,我和魏老接触也越来越多,经常请他指导习作,聆听他的教诲,看他援笔疾书,与他同桌共餐,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在书法学习上,他强调古代墨迹的重要性和创造性的临摹手法,有时几句话,就让你茅塞顿开、走出误区。”
  另一位让李向东难忘的人是邹振亚先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刚刚成立时,他就让我帮助做一些工作,接触较多。他崇德尚艺,在诸多方面堪称表率,是一个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先生。”
  1986年3月24日,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李向东是首任主席,并连续为协会工作17年。这个平台培养和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青年书法人才,为山东书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这个基础正是邹振亚先生在那个时期打下的。”李向东说。
  与李向东交流,他说的更多的是别人的过人之处,别人做过的事情,其实他自己不仅是一个创作者,亦是一些重要书法活动的组织者。他在济南第二工人文化宫工作达23年,在这期间,他多次举办公益性书法学习班,请来陈梗桥、朱学达、魏启后等先生授课,风生水起。不少工厂基层学员后来成了小有名气的书法作者。书法热刚刚兴起时,他率先成立了济南市职工书法研究组织,开展书法交流,服务基层、组织笔会都是无偿的。他策划的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书画展、全国七城市职工书法展,山东省五地市书法展等在当时都产生过积极影响,用现在的说法,堪称优秀“策展人”。就在今年九月,他还组织举办了“邹振亚诞辰90周年座谈会”并出版文集,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因为“有些事情如果不及时去做,会留下很多遗憾。”
  “没事临临帖,就是最大的快乐。”李向东说。他尚“静”,以“居静持志”自勉,并刻了一方印章。这四字出自宋代朱熹读书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循序而致精,居敬而持志”,李向东改“敬”为“静”或“净”,意为内敛其心,在岁月的逝波中涵蓄沉淀,完善自我。
  除了写字,他还有个“刨树根”的小爱好。在郊外看到裸露的废弃树根,取回来稍事打磨,就成了很有“高级感”的案头摆件,“大朴不雕”是也。“这和写字一样,需要的就是一种自然朴素的状态。拉开架势搞创作时往往写不出满意的,没事儿随意书写时倒偶有惊喜。”
  对于当前某些书法乱象,李向东认为:书写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其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追循优秀传统仍然是书法学习进步的主流。对于同道中的标新立异者姑妄观之,“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也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尽管每日临池不辍,时有佳构,自得其乐,但李向东却很少在朋友圈晒自己的作品。曾有友人批评他“对自己太苛刻”,建议他出本“像样”的作品集、搞个展览。他笑着说,“现在还没有那种冲动。个性使然,属于那种高调不起来的人。悦人先悦己,待感觉到不愧对自己时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