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和他的千古琴声

嵇康和他的千古琴声

2021-12-05 大众日报 06版
史记
□ 刘建
  晋景元四年,也就是公元263年,嵇康受钟会诬陷被判处死刑。得知这一消息,京师三千太学生哗然,要求释放嵇康,让他到太学当老师。一切努力皆枉然。
  古时行刑都是秋天。嵇康迎着秋风落叶赴刑场,当年三千多联名上书的太学生认为嵇康死得冤枉,连同无数市民要送嵇康一程,嵇康望望寥廓的秋景,看看无数人投来惋惜的目光,要来一把琴,把琴弦调准,然后抖抖胳膊,把手上的铁链放顺,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弹拨挑捻间,一曲千古绝唱的乐曲在刑场飘荡。
  此曲千古绝唱。因为,嵇康弹奏的琴声像计时沙漏一样纹丝不乱,又像洪钟大吕声声叩在人们的心上。再就是,能在刑场上坦荡弹琴,中外历史上仅此一人。此曲响过,《广陵散》在华夏大地上消失了。
  多少知晓些魏晋往事的人都知道,嵇康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他们因为情趣相投,常在竹林里聚会,饮酒和畅谈,被传为佳话。后来,司马集团夺取了曹魏政权,采取高压政策,杀戮异己,竹林七贤分化了。
  总的来说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人见曹魏朝政大势已去,投靠了司马集团,如王戎和山涛。还有一部分人不愿与司马氏合作,比如嵇康。嵇康的妻子是曹操儿子曹林的女儿,实为皇亲国戚。嵇康是对曹魏王朝抱有极大热情的人,他目睹了司马懿与曹魏集团的明争暗斗,看到曹爽的无能,也看到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从此功名心锐减,便以打铁打发时光。
  景元二年,也就是公元261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想称帝,又怕落下弑君的骂名,便想个让舆论支持自己的办法,把山涛转任为散骑侍郎,腾出吏部郎的官位让给嵇康。意思是告诉人们,谁说我司马昭排斥异己了,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我不让他当很大的官吗?
  山涛是竹林七贤之一,说服嵇康去当官的事,司马昭安排给了他。嵇康听了山涛劝他当官的事后,很清楚是咋回事,便写了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作为对山涛的回答,也是对司马集团的答复。
  嵇康列举了九条自己不能出仕的理由:第一,喜欢睡懒觉,不能按时上朝。第二,喜好弹琴出游,野外钓鱼,当了官不便随便走动。第三,坐的时间长了手脚麻木,身上虱子多,穿上官服不便挠。第四,不喜欢写文章,而当了官要处理公文,写答复书信……
  最不能让嵇康忍受的是最后两条,“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此书一发,嵇康跟山涛断了交,也跟司马集团断了交,嵇康的生存环境更加凶险了。
  把嵇康推上绝路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嵇康有个朋友叫吕安,因为嵇康跟吕安认识,也就认识了吕安的哥哥吕巽。吕巽是个品质很坏的人,他见吕安的妻子漂亮,便把吕安的妻子灌醉奸污了。吕安知道这事后很气愤,要到官府告吕巽,找到嵇康商量此事。嵇康听说此事后也很生气,可是他一想,这是家丑啊,是不可以张扬出去的,劝吕安忍了。谁知吕巽来个恶人先告状,向司马昭告状吕安不孝打骂母亲,使得吕安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嵇康知道此事后极其痛恨吕巽,写了篇《与吕长悌断交书》,无情地把吕巽痛斥了一顿,并说吕安被判罪,他要负主要责任,并郑重告诉吕巽今后不再跟他来往。吕安的罪是司马昭定的,嵇康跟吕巽断交,也等于把司马昭得罪得更深了。
  另一件是钟会依附司马集团后,得知司马昭讨厌嵇康,便给嵇康找事。嵇康不理钟会,如果发言就说些很玄虚的话,更不评论某个人,让钟会抓不住把柄。嵇康因为道德、文章,包括仪表都很出众,钟会既敬畏又嫉恨。有一次,钟会带人到嵇康的住处,嵇康知道钟会来了,继续打铁不理钟会,搞得钟会很没面子转身要走。嵇康突然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钟会气愤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转身而去。这让钟会感到很丢人。
  司马昭见嵇康如此难驾驭,被激怒了,以嵇康跟吕安案有牵连为由将其投入监狱。钟会见机会来了,上告司马昭,说嵇康在某某某起兵造反时积极响应,不是山涛劝说那事早就干成了。钟会见司马昭犹豫,火上浇油,说嵇康那是条卧龙啊,千万不能让他得势,你皇上不是担忧天下出事吗,嵇康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司马昭下了决心,要处死嵇康。
  嵇康躲避官府,拒绝入仕当官,本意是要保全自身,可是,刚直的天性把他暴露了。遥想当年,嵇康面对极刑时临危不乱,把对世道的认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理解,自然的启迪,包括三千太学生以及民众在他处刑时送他的感激之情,糅进曲子里,纹丝不乱地弹出来,那是何等的胸襟。
  我想,经嵇康弹奏的《广陵散》一定在看不见的地方被某个神秘的人物收藏着。走进田野,我时常会感到有种东西呼唤,八成是从神秘地方释放出的一段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