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艺术之名行伤害之实

勿以艺术之名行伤害之实

2021-12-06 大众日报 12版
  □ 李梦馨
  近日,电视剧《当家主母》剧组深陷“虐猫”风波。起因是剧中备受争议的一段戏:白猫因误食有毒的点心,摔下桌子身亡。因挣扎的动作过于逼真,很像神经受损后的“角弓反张”,有网友怀疑片场可能发生了一次真实的“谋杀”。
  舆论迅速发酵,剧组两次回应,称白猫挣扎是由绳子牵引腿部造成,而且剧中使用的是静态截图,白猫并非真实死亡。但拍摄花絮素材仍疑点重重,漏洞百出,白猫主人抱猫出镜后,眼尖的网友也看出了两只猫的不同。纷争并未止息,陆续有知情人爆料白猫已被“电死”,或是被注射不明液体,剧组出面辟谣,称“将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更宣称至此不再回应。眼下众说纷纭,各方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真相似乎扑朔迷离。目前,在爱奇艺和优酷播放平台上,该片段已被删除。该剧的豆瓣评分也已经跌至2.8分。
  这并非孤例。2018年播出的某电视剧就曾被网友质疑淹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尚鹦鹉”,而更早之前的《美人心计》,也有群演爆料,称剧组残忍虐杀小狗。在影视剧组,为拍摄虐待动物的情况并不鲜见。电影《犬王》为拍摄真实的画面,将军犬当场被炸死,在战争戏中负伤或牺牲的马匹,更是不计其数。尽管此事的真假尚没有定论,但反映出的现象值得反思。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华纳兄弟与动物演员签约之后,“动物演员”的称呼开始被提及。但在国内影视行业中,动物演员一度被纳入道具组,最近的十年,“动物演员”的说法才多了起来。因此,国内影视行业对于动物演员的保护意识,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宠物市场的繁荣,公众与动物的情感连接日益紧密,尊重生灵爱护生命的意识与日俱增。在此情形下,虐待或虐杀动物的公共事件,每每都会引发公众热议和谴责。两者之间的错位,就形成了引爆情绪的热点,这也是影视行业亟待进一步修正的问题。
  剧组虐待动物的事件屡屡发生,除了缺乏意识和制度落后之外,也透露出艺术创作上的误区。动用真实动物拍摄,一方面出于剧组精打细算的考量,使用特效成本高昂,效果也难以保证,而法无禁止皆可为,抱着观众不会追究的侥幸心理,也能逃过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拍摄效果真实的考量,即所谓对艺术的追求。且不论,相关镜头或许只占据短短几秒或短短几分钟,难道真的能影响整部剧的艺术质量?再者,如果将所谓的艺术真实,定义为对细枝末节过分较真,而不计较更具关键意义的情节真实、人物真实、表演真实等,是否又与真正的艺术追求背道而驰?
  面对沸沸扬扬的言论,寻求一个真相固然重要,但即便将来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公众的注意力和影视行业的行动力,也不妨持续得更久一些。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应成为每个从业者的必备素养;而围绕动物演员的权益保障、福利协议、转业安置等具体实践层面的问题,也需要一步步落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