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同向而行的全员育人体系
树立“大思政”理念,强化“共同体”意识,烟台大学——

打造同向而行的全员育人体系

2021-12-16 大众日报 18版
  □ 本报通讯员 刘柏君 亓健生
  “同学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11月19日,在烟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上,党委书记张殿臣以“感悟思想伟力、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题,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深入浅出的思政课。
  烟台大学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理念,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和发挥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工作者、学生骨干在各自角色中的独特育人作用,着力打造同向而行的全员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构建健全完备的
全员育人制度体系

  为了切实构建起全员参与的育人网络,烟台大学连续出台多个制度性文件,不断深化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教学单位党组织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将“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书记、院长带头宣讲、校内宣讲队伍不断扩大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时常可以领略来自学校、院系领导老师带来的“思政大餐”。
  此外,八支队伍上讲台、导师制实施办法等制度相继出台,有效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在干部选拔、职称评聘制度中明确需具备担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导师等工作经历,从政策上确立了全员育人导向。
  一项项政策的出台,构建起学校健全完备的全员育人制度体系,使学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角色定位、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育人实效,凝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
推进思政理论课建设
系统化改革

  在烟台大学,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专业课也十分“火爆”。在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苏鑫老师的课堂上,排队占位已成为常态。苏鑫的讲授古今结合、旁征博引,学生们直呼“听不够”,“三元湖畔的钟楼声声响,苏鑫老师的思政课人人抢”也成为学生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这些引人入胜的思政课背后离不开学校层面的大力改革。为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烟台大学推进思政理论课建设系统化改革,对标教育部标准,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设施适标化改造工程;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实施专题化授课,探索混合式教改,强化实践性教学,提升思政课质量;借力外部支持,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与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同时,实施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近年来,学校已有5人次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获评“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各专业课教师也充分发挥专业课主渠道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近年来,学校设立26项“课程思政”教改研究项目,建设2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树9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6门课程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拓展育人广度到
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

  原创舞剧《地雷战》、“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胶东红色音乐传唱会、“伟大精神·我来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网络接力、“读百年党史、悟人间正道、做红色传人”第十八届读书节……种类繁多的思政大舞台,成为了师生喜闻乐见的日常思政教育形式。烟台大学也用师生共讲、共演的方式,构建起全员育人生态,搭好台、唱好戏,让广大学子从“倾听者”变成“宣讲者”“表演者”,有效拓展了育人的广度。
  不仅是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以及身边的同学,在烟大,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讲人”。“默读默读,才能默默地记住”“上下楼梯请脚下留情,不要踏出踢踏舞优美的旋律来”……第六教学楼“楼管大爷”的小黑板金句频出。小黑板上不仅有文明小提示,还包含中华传统节日、节庆日对党和祖国的祝福等内容,一位和蔼的大爷,一块小小的黑板,成了每天与学子见面的鲜活思政课。
  除教学楼外,学生公寓的“思政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公寓安全课”“劳动技能微课堂”“公益劳动课”等劳动、安全课堂,以及“爱心织坊”“烘焙课堂”“绿植养护”等手工艺课堂,让宿管人员摇身一变成为思政主讲人,将育人广度拓展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