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四百一十名师生援疆支教
学史力行勇担当

枣庄学院四百一十名师生援疆支教

2021-12-23 大众日报 14版
  □张昌林 葛晓霞 报道
  本报枣庄讯 枣庄学院于今年3月和9月先后选派410名师生,组建两批援疆支教团,远赴喀什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精神,践行枣庄学院“兼爱、尚贤、博物、戴行”校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了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以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支教工作。枣庄学院党委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对援疆支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协调、部署,先后筹集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往返差旅支出和支教师生生活补助。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师生赴疆支教的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赴疆之前,校党委与支教团进行集体谈话并召开誓师大会,使支教师生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
  严密组织发动,确保支教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广泛宣传发动,严格考核选拔。通过微博、微信、QQ等渠道做好援疆支教宣传工作,营造出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全力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层层选拔政治上积极进步、学业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带队教师,组建成规模大、结构优、能力强的支教团队。同时,创新管理模式,严格组织纪律。支教团实行团、连、排、班四级管理,并成立学生委员会,分设办公室、宣传部、纪检部、生活部四个部门,形成四纵四横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创作支教团团歌,设计支教团团徽,有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印发支教手册,制定考勤制度、纪律条例、公寓管理条例、预防疾病管理条例、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相关制度。
  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确保支教质量,预先搞好支教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在支教团出征前开展分散和集中两个阶段培训,内容涉及教师教育课程、模拟试讲、教学管理培训、班主任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民族宗教习俗知识、安全知识、实习支教纪律等诸多方面。根据边疆教材特点及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支教团师生认真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案研讨、示范授课等教学研究,并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积极融入当地,做大美新疆的建设者。支教团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当地校园管理与文化建设。支教团成员以支教学校为家,把当地学生视为一家人,在授课之余积极投身于所在学校的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支教团成员或者主动担当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或者担任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档案和文献资料整理,有效提升了支教学校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组建合唱团、篮球队、小画家等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体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板报、墙绘和宣传画,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支教团还主动捐款,购买书包、铅笔盒、练习本、铅笔、篮球、跳绳等学习和体育用品,捐赠给巴仁乡的贫困学生。
  支教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业务水平,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以出色成绩赢得了受助学校、媒体、当地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疏勒县实验学校、疏勒县第二小学、巴仁乡教育党总支等为枣庄学院赠送了“无私援疆、爱心助教,雪中送炭、冬里暖阳”“爱心浇灌,桃李满疆”“用真情奉献新疆教育,用青春贡献自己力量”“育人明德,兼爱赴疆”等锦旗。202名支教学生和4名带队教师分别被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喀什地区教育局评为支教优秀带队教师和支教优秀大学生。人民日报、山东电视台、疏勒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支教团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