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推动国际化办学
构建多元参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

德州学院推动国际化办学

2021-12-30 大众日报 17版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张 琦 马晓敏
  “德州学院与波兰格但斯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是德州学院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突破。2021年,该项目开始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每年招生120人,学制4年。近日,德州学院党委书记车滨介绍:“德州学院实施对外开放行动计划,深入拓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多元参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外事”格局
  德州学院将开放办学列为学校发展的八大战略之一。学校完善国际交流合作顶层设计,构建“大外事”格局,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发挥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机制和有效的评估、奖励机制。稳步形成国际化战略布局,搭建起规模大、层次多、有深度的国际交流平台体系。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办学,已与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70所高校开展合作。持续扩大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规模,完善出国留学“选、派、管、回、用”工作机制和全流程留学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海外学习实践基地或中国语言文化交流学院(中心),推进属地化人才培养。
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为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学校引进高水平外国专家,不断提高外籍教师层次与比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格门德·安德烈教授被聘为德州学院“天衢英才”特聘教授;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被授予“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是该校客座教授;俄罗斯钢琴家米舒宁·伊万被授予德州市友谊奖,是该校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打造“外专眼中的中国”品牌项目,建立聘请“海外高端专家校园行”等短期国际学术专家来校开展学术活动的常态机制。同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国际交流能力,大幅度提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论坛。
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学院依托校际合作网络,对接科研领域,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海外院士工作站”和“山东东盟研究中心”“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深化双边、多边科研合作,举办各种国际学术论坛。
  德州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校还成立了德州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俄国际生物物理联合实验室”,德州学院—别尔哥罗德国家研究型科研大学“细胞与微生物联合实验室”“新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
打造“留学德院”品牌
  目前德州学院有来自俄罗斯、泰国的学历留学生,主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
  学校加强留学生能力培养建设,加大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力度,打造“留学德院”品牌。开发体现中国文化、适合来华留学人员的品牌项目,形成留学生招收和培养的良性循环。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启动国际教育学院实质性教学活动,建立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体,各学院、各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责权利明晰的留学生教育培养体制。
  “学校将进一步营造‘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的大外事格局,让更多师生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果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德州学院校长赵胜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