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中的那些“机关”

老残游记中的那些“机关”

2022-01-04 大众日报 16版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元旦假期第一天,济南市各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显著增长,重点监测的8家景区,共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天下第一泉景区接待游客2.28万人次,同比增长54.8%。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这个数据时表示,得益于近年来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安全的疫情防控形势,济南成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优先选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让市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赏泉与登山之余,体验最地道纯正的“济南味儿”,济南各景区精心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创、非遗、美食、演出。各景区加派人手,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做好健康码检查和秩序引导工作,以确保市民游客健康安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些举措让游客真真切切感受到“好客山东”的真诚与热情。
  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到济南,感受“好客山东”热情与周到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文齐鲁”特有的内蕴和气质。济南的三大景点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俱佳,是外地游客来济的必须“打卡”之地。从古至今,不少人兴之所至,留下了精彩的诗、文、词、赋、曲、画,这些艺术佳作,或长或短,或俗或雅,有的图山水形貌,有的抒个人情怀,为世人吟咏叹赏,保存流传至今。刘鹗的《老残游记》是其中代表性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开篇不久,就记录了走方郎中老残来到济南后的所见所闻,对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金线泉、黑虎泉的描述,宛然如画。对济南的整体印象,他不吝赞美之词,“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他到济南的第一天,直接来到小布政司街,也就是如今的省府东街,找了家高升客店住下,歇宿一晚后,第二天四处溜达看风景。先到大明湖,这里离住处最近,步行到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北行至历下亭,游亭后复上船,至铁公祠,经水仙祠,又上船,回到鹊华桥。这大约是当时游湖的一条主打线路,一圈下来,主要景点,湖光山色,都看了一个遍。
  妙就妙在,人在湖里,小说已经先穿插进一段千佛山风景的描写,文字极简练又极生动,令人神往。文中写道,“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这段文字妙处在于,这是老残来到铁公祠前,回头看到的风景。对于一般游客而言,可能直接就走进门去了,如果作者也是如此,必然等到出来时,抬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如果也按这样的顺序写下来,就如同流水账一般,即使一样的文字,情趣也霎时减了许多。正是因为这有意无意间的一回头,才会在最好的时机出现这段漂亮的文字,堆叠起一种湖山交织半城的错落有致,增添了几分万象奔来眼底的美不胜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写到这里,小说并未收住,而是进一步描绘湖光山色的交织之美,也是济南城独有的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从此以后,“佛山倒影”作为济南一景,更加广为人知。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千佛山远在数里之外,怎么可能倒影在湖里?有人辩解,确实能看到,并拍下照片为证。其实,眼前之景、胸中之景,在文人眼里,有时又哪能截然分得清楚?这恰恰显出作者的才性和文笔的老到。
  不仅景写得好,小说把当时济南的市井文化生活也描写得非常通透。最生动的一节,就是明湖居听书,听白妞、黑妞姐妹俩唱梨花大鼓。这一段,被节选到中学课本里,大家都非常熟悉。小说提到的梨花大鼓和白妞、黑妞,均非虚构,而是实有其人其事。按《山东省志·文化志》记载,明中叶后,北方鼓词兴起,志书并引老蚕《说大鼓》中的说法,“大鼓以梨花(即山东大鼓)为最早。梨花本名犁铧片,乃农具之碎片也。”由此可知,梨花大鼓本来是农民于田间地头敲打着耕地的犁铧片演唱,逐渐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老残游记》中也提到,“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清末,流行于鲁西北、鲁西南一带农村。后来,女艺人渐多。至《老残游记》所述白妞、黑妞即王小玉姐妹在明湖居说书时,犁铧调已风靡济南。两姐妹的高水平演出,使乡下土调大鼓在城市站住了脚。梨花大鼓的代表性唱段,有《黑驴段》《草船借箭》《王二姐摔镜架》等百余段。这一曲艺形式曾向北传至北京、天津及东北,向南传至徐州、洛阳乃至武汉、成都。可惜的是,至20世纪20年代已经渐趋衰微。
  白妞唱鼓书的水平堪称出神入化,小说中写得也非常生动,老残在听白妞说书时,感觉“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有描写,有比喻,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在讲故事的同时,小说中还巧妙藏设了很多“机关”,用以表达老残即作者本人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比如,白妞是怎样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准的?小说中借高升客店茶房的话,清楚阐述观点:白妞的梨花大鼓唱得好,除了天赋出众以外,更是因为她善于学习、融合与创新。这个观点是用事实来支撑的,白妞十二三岁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他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什么出奇,他就常到戏园里看戏”,不仅常看戏,而且什么戏都看,什么腔调都学,“又把那南方的什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过二三年的工夫,创出这个调儿”。显然,若无广采博取的融合,白妞就难以创新;若非独出机杼的创新,白妞也做不到“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作者这样写,相信也是为了能给后人带来一点有益的启发。
  此外,小说中提到一些细节,也极让人感受这百年间的变化之大。比如,书中写道,要去听白妞说书,一定要早去,白妞“虽是(下午)一点钟开唱,若到十点钟去,便没有坐位的”,老残听客店的茶房这么说,心里不甚相信。结果十点之前就到了戏园子,戏台前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如今呢?在济南看场演出,肯定不用这么慌慌张张,几乎不用担心买不到票,也根本不用担心没座位。就拿演出场所来讲,济南早就建起了多家现代化剧场,如省会大剧院,设有歌剧厅、音乐厅、演艺厅,能承接国内外各种大型演出;还有山东剧院、梨园大戏院、北冰洋大戏院、历山剧院、百花剧院等,经过不断地改造提升,配套设施都很先进,观演非常舒适,与老残看戏时的戏园子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从票务来说,肯定更是老残无法想象的,现在线上线下订票都非常方便,可以查询演出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前预订门票、提前选座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市还经常组织文化惠民演出,不仅演出多,票价也很便宜,而且公益性演出也很常见。要是让老残“穿越”到现在,来济南的某家剧院看一场现代化的演出,感受一下现代化的声光电和时尚的服道化,真不知他会写出一篇何等花团锦簇的文字来!
  从刘鹗写完《老残游记》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百多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济南当然也是如此,有些东西消失了,走进历史的记忆中,更多的新东西不断被创造出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风景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对那些来济南旅游的游客来说,如果不是来去匆匆地走马观花,能够细细地走一走,沉下心来品一品,可能不经意间会获得和老残一样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