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习惯

2022-01-16 大众日报 06版

  □ 刘 君
  回首过去的一年,想到一个词,习惯。这是我很多年前的高考作文题。早已忘了具体内容,但一定是按照当时万能法宝式的三段论写的。先排山倒海地来一串排比,斩钉截铁地亮明观点,然后罗列数个正面论据、反面论据,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一个能说服自己,当然最好也能够说服别人的理直气壮的结论。
  用力回忆一下,大概是写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多么重要,好习惯坏习惯给生活带来的不同影响。
  谁能想到,这么多年以后,我又要身体力行地写这篇作文,《习惯》。
  过去的一年,不正是“习惯”的一年吗?
  我们习惯了,出门戴好口罩。习惯了,一张合影中,看不到很多人的表情。我们习惯了,回家就仔细洗手,出入公共场所时,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我们习惯了线上会议,熟练使用各种APP。
  同事去外地出差,两天时间做了4次核酸检测。妹妹送我的新年礼物,是她设计的一条项链——圆形的贝壳打底。上面是一个祖母绿的箭头。对,就是行程卡的那个标识。
  习惯了就好,不习惯的也正在成为习惯。
  不习惯节奏被打乱的天天和他的同学,渐渐习惯了,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距离,不再是单纯的航程;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距离,也不再是交通工具所计算出的数字,随时会增加或者熔断。
  不习惯失去诗和远方的我和朋友,慢慢习惯了,在眼前的苟且中,寻找到一点恬淡和安适。
  人类可以在宇宙飞船中探索太空,在病毒前却必须承认,习惯带来了安全,带来了力量,也带来了被遗忘的初心。
  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习惯去山上走走。一个城市总有这样一处地方,让你安静下来,浮躁麻木的心一点一点恢复知觉。
  山上有什么?无非就是那些树、那些植物,和它们脚下的衰草,泛黄的草尖掩盖着根部的绿意,有落日的光在枝叶上闪动。可对于我们这些“行走的树”而言,这山上有一种莫名的活力,是我们的“根须”所需要的,是我们的思维之根感觉之根情感之根所渴望的。
  站在一棵黄栌面前。她春天的样子我当然记得,此刻静静地对视,才发现我们都不是孤独寂寞的。我们都和自己的同类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我们是一样的,都独立且挺拔,“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它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
  哈,这是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说过的一句话。他是大自然的挚爱者,能从一片叶子看出春夏秋冬。他独自在瓦尔登湖畔,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那里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用英国作家毛姆的话说,他在那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找到这样一片瓦尔登湖吧?也许它并不远在天边,就是我们现在匍匐的地方,或者虚拟的网络也好,纷繁的文字世界也好。只要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我们就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
  现在填写日期时,偶尔还是会错写成2021年,这个也要习惯一下。曾经的科幻文学中,这一年的人类已经无所不能。然而2022年,我们只是更明白了己所不能。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脆弱,也必须思索、必须重新规划可能的未来。
  那年的高考作文,我的分数并不理想,但这次,我会努力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