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点霉,但是很香

书有点霉,但是很香

2022-01-16 大众日报 06版
□ 侯 军
跋履
  曾经读过作家董桥写伦敦旧书铺的一段文字,很有韵致:
  这里旧书铺古玩店很多的长巷短街原是灰蒙蒙的,艳阳下看着委实寒酸,秋雨一来,反倒有些韵味。这时,随便跨进一爿旧书铺,经常会碰到三两老头儿,围坐在乱书堆中,人人一副京华倦客的神情。他们说一口考究的英语,浓茶香烟,闲谈梨园掌故,市井人情,藏书趣闻,乍听恍如翻读前人的笔记杂著……
  这种情调这种氛围,该是所有读书人所向往所期求的吧,然而这又是无法“营造”也无法“策划”的。那是一代代读书人手泽相浸、心灵相应所孕化出的书馨墨韵,是经年累月的书页翻动与心智交融所积淀下来文化氤氲。对于长年生活在一个新兴城市的读书人来说,能够走入这样一种氛围,体味一下这种情调,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我那天是伴着伦敦的迷蒙秋雨,走进西区那条有名的“书店街”的。这条街并不长,沿街尽是书店,有的卖新书,有的卖旧书,有的专卖艺术书,有的专卖妇女儿童书,还有一家书店专卖阿拉伯文书籍。不过在我看来,最具伦敦特色的自然是一家连一家的旧书铺。就像董桥先生所写的那样,我也是随便跨进了一爿旧书铺。这家店的店面不大,四壁皆是高与顶接的木制书架,书架跟前放一木梯,购书者可以随便取阅。时值傍晚,正是英国人喝下午茶的时间,店员的台子上摆着刚刚沏好的奶茶,飘出浓浓的茶香。书店里只有三五读者,就着略显昏暗的灯光,正在埋头读书。我并不想购书,却很想了解一下此地旧书的价格,便请陪同我前来的丽清小姐选了几本书来作对照。先看了一本《撒切尔夫人回忆录》,是才出版的新书,原价是25英镑,但此时已降为12英镑,降价一半多。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合理的。我们看了另外几本书,也都大体如此。但是,也有一些旧书,价格比刚刚出版时还要贵,比如一本1985年版的《插花艺术》,原价是4.75英镑,现在却标价10英镑;而一本马蒂斯的《画家与素描》(画册),原价只3.5英镑,如今却涨到12.5英镑,升了三倍还多。由此可见,书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文化含量和收藏价值,往往并不以新旧程度为标准。当一个读书人从故纸堆中发现了自己踏破铁鞋、搜求多年而不可得的一册旧书,其欣喜之情恐怕不亚于在异国他乡邂逅自己暌违多年的情人,涨几个钱,算啥?
  然而价格的优势,毕竟是众多旧书店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全世界的爱书人之所以从四面八方涌向这条小街寻书访书,还不是因为在这里你不但可以淘到别处找不着的各种稀有版本,而且书价也会比别处更便宜吗?就连我这个并不读英文书的读书人,最终也情不自禁地改变初衷,要在这里掏钱买书,还不是因为抵挡不住价格的诱惑。在另一家旧书店,我们发现门口贴着一张小小的广告:“部分旧书,两镑五本!”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我毫不犹豫地拐了进去。这家店比较大,除了一层之外,还有地下两层。“两镑五本”的书自然在最下层。我拉着丽清小姐往下走,一时间就像闯进了书的迷宫:只见楼梯旁、过道上,到处都摆着摞着堆着各种版本的图书,人的活动空间几乎被书挤占殆尽。而且,果然如董桥所说,确有三五老者,围坐在乱书堆中,正聚精会神地读书、选书,只不过他们并不讲话,书店里显得异常安静。我立即沉浸在这醉人的气氛中,凭着那点残留的英文记忆,在书海中寻寻觅觅,而丽清小姐则在一旁给我当翻译兼参谋。经过左挑右拣,我选中了五本旧书,其中有两本是很新的小说,一为罗丝·波切伦所著的《朋友与邻居》(1997年出版),一为纳瑞·耐奇所著的《学习时光》(1998年出版);还有一本童话,是休·斯托顿所著,并由彼得·沃纳尔绘图的《兔子佐姆》。这本书是我特意给正在学习英语、同时又酷爱童话的小女乐乐买的。当我在乱书堆中发现这本有趣的童话时,脑海中甚至浮现出小女得到这本书时那欣喜异常的神情。而后来的事实也完全证实了我彼时彼刻的想象。此外的两本大书都是给自己买的以图为主的画册,一本《大不列颠的花园》,布面精装,封面和书脊烫着金字,很古典也很雍容。内文印刷精美,图片则把英国几十个名园的园林风貌尽收卷中。我自以为淘得这本书是中了头彩。另一本严格地讲并不是书,而是一本名叫《活动大脑》的期刊合订本,厚厚的一大册,以塑料硬皮装订得整整齐齐。内文则图文并茂,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有大量西方艺术史上的名画资料,以及许多自然生物、宇宙天体的图片。虽然我明知这本大书很重很占地方很难带回遥远的中国,但在一种奇怪的、不忍与好书失之交臂的心态支配下,我还是硬把它收入笥中,使之成为我这两镑书价中分量最重的一本。尽管几天后,当我整理返程的行李时,因为实在无法给这本重量级的大书挤出哪怕是最蹇促的一块空间,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把它留在了朋友家中。但是,此时的窘迫,与彼时拎着沉甸甸的大书袋,兴致勃勃地穿行在“书店街”上的那种心境相比,又岂可同日而语?
  丽清小姐是位美籍华人,长年在洛杉矶的一家医院做护士。记得那天从旧书店的地下室走出来,她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很认真地对我提醒道:“那个书店里有种味道很怪,空气又不流通,在里面待得时间太长,对身体不好。”对她这番具有专业特色的提醒,我自然要表示感谢,但是老实说,我内心的感受却刚好相反:那浓浓的味道,不正是令人心醉神迷、魂牵梦绕的书香吗?“书有点霉,但是很香。”董桥在《不是书话之一》里边所讲到的,其实就是这种别处所无、独此方有的味道。读书人沉醉在这浓郁的书香里,该是多么惬意多么舒坦多么销魂的事情呀!
  于是,我回应丽清说:“书店里的那种味道,也许对身体不好,但是对精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