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琳
春天里,一道“志愿红”格外亮眼。
奉献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穿梭于社区楼栋服务慰藉老年人、奔走在大街小巷疏导交通……这支由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退役军人、普通群众等组成的特殊队伍,目前在山东已达到1713万人。
近年来,我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统筹规划,抓牢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兴盛,推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今年伊始,省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探索转为全面展开,2022年底前实现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山东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随时‘量身定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菜单,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子上。”嘉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谷贵贤介绍,通过“社工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的模式,他们以独居、失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广泛开展了孝老敬老、爱心陪伴、康复助医、扶贫济困、爱心助残等服务。
情系群众之所想,解决群众之所急。在山东各地,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的基层治理新阵地。
“把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真正让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山东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持续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长河”。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儿童节、重阳节、国际志愿者日、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省将不断深化“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为困难群体”服务、“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广“党建+志愿”模式,发挥党员志愿服务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为重点,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广泛设立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切实推动“五为”服务落地落实。
“根据基层群众需求精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市文明办组织各级各部门经过前期层层筛选、研究论证,筛选确定出1000个项目,今天向社会公开发布。”3月4日,威海市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关情况。
滨州、东营、临沂……这段时间以来,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启动,叫响了“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不同群体的需求,将持续打造“情暖夕阳红”、“手牵手圆梦行动”、“阳光成长”、“暖心·同行”、心理专家“五进”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
志愿服务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我省研究出台《山东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制定《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探索建立文明实践积分、星级认定、嘉许回馈等激励办法,为志愿服务提供基本遵循,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我们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持续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达171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0万个,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5万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4.7亿小时,各项数据都位居全国前列。
“最美志愿者”在齐鲁大地不断涌现,并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提升“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