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晓 刘一颖 肖芳 张楠
山东造车记,是一个激荡人心的故事。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被振奋着,感动着,数次随着项目团队人员的讲述而热泪盈眶。同时,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在这次“从0到1”的创新之战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这是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样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新”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目标定位,新的“政府—市场”关系,新的体制机制。
这台集光伏发电储能、5G、工业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于一身的智能雪蜡车,没有参照、从零开始、跨行业领域,是山东调动方方面面的最优质资源协同攻关研制完成,是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完美体现。在项目指挥部的协调下,整个机制就像卡尺一样精密地运转,各成员单位顾全大局、埋头苦干、不畏艰难、不计代价、加班加点、通力合作,以高度认真的科研精神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赶时间、抢进度,最终实现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雪蜡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攻关过程中,山东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意识,从同步研发中国首款雪蜡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到下一步做好雪蜡车运营的文章,山东乘风“三亿人上冰雪”,目光所向,是冰雪产业更远的未来。
这是一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有力答卷。
从某种程度上说,雪蜡车是对山东的一次大考,是对制造强省、“好品山东”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我省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我省有526个,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制造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蜡车,山东责无旁贷。
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山东在启动项目之初就设定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的目标。“全世界单层厢体面积最大”“采用氢燃料电池,零排放,环保节能世界第一”“厢体顶部和侧翻板安装光伏板和发电薄膜,每天可发电30度”“打蜡台设计了追光”……从0到1,山东不但实现了雪蜡车从概念到方案、从设计到制造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冰雪装备的一项空白,而且诸多指标达到世界领先,充分展示了“山东好品”的硬核实力和独特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典型案例。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青年人的面孔。山东造雪蜡车,共申报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而这些专利技术,出自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之手。
雪蜡车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开发团队主要成员12名,平均年龄33岁。其中,34岁的刘旭海作为项目负责人,是潍柴首批燃料电池应用工程师,拥有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
90后李博,作为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负责人,也仅有31岁,他已牵头承担潍柴多项燃料电池开发任务,对燃料电池开发有深刻理解。
35岁的侯伟,算得上是项目组的“老资格”了,作为燃料电池测试核心成员,完成了潍柴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和整车测试任务,具有非常强的产品测试能力。
为满足雪蜡车特殊的使用和装配要求,项目团队从零部件、系统匹配、整车应用等方面,迅速展开系统集成工作,并首次采用162kW燃料电池整套系统台架测试方案,为中国雪蜡车装上氢燃料中国“心”。
来自山东省工业设计院的设计团队,50多人基本都是“90后”。经过这次“大战”,每人都收获了很多。
除了负责前期空间设计,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设计师穆青也作为最了解雪蜡车内装功能的人员,在张家口大本营坚守了近40天。大本营里,很多次响起国歌,很多次传来省领导的关怀和嘱托,每次都让这个小伙子心潮澎湃,眼窝泛红。“能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光荣和自豪。”冬奥会保障期间,雪蜡车保障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穆青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一台雪蜡车,彰显了中国力量的山东担当,展现了“山东制造”的特色风采,诠释了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我们期盼,鲁A02022F,向未来,奔向广阔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