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新
一
过去,喜欢打架的人,数量不少,喜欢挨打的人,似乎不多。
主动打架的人,通常不认为自己会吃亏,但事实上,吃大亏的,往往是主动的那一方。
有的人看似身强力壮,真打起架,未必能占便宜。相反,有的人外形瘦小,但身手敏捷,下手凶狠,动起手来,很快就占了上风。
高中时有一个同学,因抢水刷碗,与人发生口角,各自去找人,双方找来的人彼此都认识,大家一番调解,该同学仍不愿小事化了,梗着脖子拧着头,非要“单挑”。要知道,他身体比对方大一号,并且天天锻炼,所谓“单挑”,胜负似乎早已分出,对方虽不情愿,但碍于面子,只能无奈应战。
那次“单挑”发生在下午放学后,学校旁边的一条小胡同里。现场我没去,晚自习上课时,发现该同学顶着熊猫眼回来了,我大为诧异,询问究竟是什么情况,他长叹道:“看来,光练跑步还是不中!”
二
说起来,一对一的单挑,先下手为强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先下手的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倒对方,就很有可能被对方打垮。
除非——跑。
也是在高中时,我还有个同学,常打架,号称“一拳倒”,通常一拳就把对方打倒。有次,他被一群人堵住,为首的,比他高半头,至少比他重二十斤,他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借着优势地形,突然挥出一记勾拳,打在对方腮帮子上,谁知,对方中拳后,只是往后退了一步半,看起来毫发无伤。
那次,他多亏了年级长跑冠军的底子,才幸免一顿胖揍。自行车都撂地上不要了。
跑得快,是打架的核心技术。不过,有时候,这种技术难以发挥,有时因为路况,有时因为对方人数,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被围观。
在街头打架,看的人,远比打的人多,这个道理颠扑不破。看的人里,有陌生人,也有熟人。有的熟人会帮忙,有的会劝架,要看熟的程度,若是半生不熟的,也跟着围观,对打架的人来说,就会造成心理影响。上来就跑?有些丢人;不跑,又难以取胜,只好硬着头皮,打到实在不能打的时候,想跑也跑不了了。
三
看打架的人,也不仅“看”,有的人,会作现场的分析和评点,如“这个人出腿快”“那个人底盘稳”等等。有的人还会主动担负起裁判的功能,比如去禁止一些危险动作。不过,通常在刚开始,都不会出手拦,先任凭打架的打一会儿,等差不多了,打输了的人,也知道自己赢不了;打赢了的人,也明白要见好就收,双方的火气早透支在了体力中,都在等着台阶下,一定有人主动出来,把双方拦住,分开,自然,不管是赢家还是输家,这时候依然要做出绝不罢休的气势,才不损声誉。就像去吊孝的远亲,没有人搀走就要一直哭下去,明明哭不出来,或哭不动了,等人来搀的时候,也要做出不愿起身的姿态。
对一场架而言,有时候,看的人,比打的人还重要。
有的架,若没人看,根本打不起来。
恰恰因为有人看,打架的人心里才有底,可以展示自己的无所畏惧,又不必真正做到“你死我活”。不过,一定要找准时机,并把握好分寸,否则就会出危险。
父亲给我讲过他单位的一件事:两个人发生冲突,大家越劝,两个人越厉害,其中一人去食堂拿了把菜刀,挥舞着冲了上去,或许是其亡命之徒的形象过于逼真,那一刻没人敢拦,任凭他冲对方连砍数刀,对方直接被砍蒙了,不敢再动,这时,众人赶紧一拥而上,把他们分开,才发现这几刀全部是用刀背砍的,对方连皮也没有擦破。
四
拉架,是一门学问。
有的是真拉架,有的是假拉架,明明还没有打起来,就开始拉架了,反而让人不好意思不打。
最可恨的,是拉偏架,口中说着“别打别打”,然后控制住一边不好行动,好让另一边打。挨打的人吃了亏,连拉架的人一起打,有时甚至忘了和自己打架的人,火气全撒在了拉偏架的人身上。
有一种偏架还好,在一场架的尾声,故意控制住胜出一方,让吃亏的那方补上些拳脚,就算是主持公平了。
五
我没和人打过架,只是看过很多次打架。很多年前的县城,从东方红大街一头走到另一头,差不多都能看到打架,大部分架,打得毫无道理,只是在发泄人类骨子里的野蛮。
打架,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身体受伤,让仇恨加剧,甚至让心理扭曲。
前几天去卫辉,听在那里长大的朋友说,他小时候,卫河两岸的孩子们见面就打,没有理由,经常隔着河打群架,动辄几十人,用弹弓互射。有人还专门发明了一种打架的武器,叫“揉子”,就是用一块布包住拳头大的石块,用尺余长绳子拴紧,手拽住绳头,链球一样转圈,然后猛地撒手,将其扔出去,尤其从地形高陡的河东往地势平坦的河西扔,射程远,杀伤力特别大。
直到“终极武器”的出现,才改变了河西和河东之间的“战局”。有人在两棵树中间拴上一根根宽皮条,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弹弓,连续把石头发射过河,比“揉子”的威力又大很多。
这个朋友说,那些年的群架,双方都没少吃亏,总体来说,河东吃的亏更多,因为,所有的树都在卫河的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