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好景时时赏

书如好景时时赏

2022-04-26 大众日报 08版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图书馆、书店、出版社都推出了系列活动,包括名家明星荐书、讲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感悟。就连我们小区门口的京东快递柜,也贴上了“购书满100元,减50元”的大幅广告招贴画。受疫情影响,这些活动虽然大都放在线上举行,但总体效果很不错。能收到好效果,就是好办法。
  跟读书有关的话题,肯定不全是阳春白雪般的高不可攀。那些接地气、冒着烟火气的话题,甚至发个牢骚、吐个槽,往往更能引起广泛共鸣。比如,不止一个人感叹,整理排齐书架上的书不容易。拥有800多万粉丝的大V醮盐发了一条微博:“强迫症整理书架最难的是童书。高低错落,开本各异。甚至有同一套书都不同开本的。”这条微博配发的照片,是已经整理得比较整齐的书架,每一个格子里放着同样规格的书,或者至少同样规格的书集中在了一起。有些粉丝就在后边跟帖:好多书一套有不同版式,整理时超级想骂人;前提是娃每次看完得放回最初的位置,否则两天后就进入混乱状态;为什么不能和打印纸一样统一大小,真的好烦!这样的微博和这些跟帖说出来的,正是万千读书人的“人间真实”。
  世界读书日当天,国家图书馆公布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和推荐图书书目。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每年举办一次。这也是一个公益性的图书奖项,所以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参评标准,是侧重于那些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的普及性图书。19种获奖图书中,包括社科类9种、科普类4种、少儿类6种;另有51种推荐图书。在获奖图书中,许渊冲先生所著《许渊冲百年自述》排在首位。许渊冲先生于2021年去世,享年100岁。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也是一位卓有声望的翻译家,曾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像《诗经》《楚辞》这些很多人读着都费劲的古文,他都翻译得非常漂亮、非常得体,而且他特别注重把诗文特有的意境美表达出来。比如,他曾翻译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把“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翻译为“她们敢于面对硝烟,不爱涂脂抹粉”,就被认为翻译得特别贴切。在这本书中,许渊冲先生不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追缅了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吴宓、朱自清、叶公超、钱锺书、卞之琳等名师大家风采,这些故事读来能带给人诸多启迪。读一读像《许渊冲百年自述》这些书,的确是开卷有益。
  在这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还与新闻微博联合邀请几位影视歌星担任“全民读书推广特使”。明星们在#全民读书季##这本原著我看过#话题下,发起荐书接力挑战。国内流行音乐男子演唱组合X玖少年团的赵磊,向大家推荐电影《乱世佳人》的原著《飘》。他把这条消息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很快就获得10万+的转发量,跟帖评论近2万条。读书我带头,满满的正能量。
  在中国新闻网邀请的荐书作家中,包括人气很高的网络作家蒋胜男。蒋胜男的代表作包括《芈月传》《燕云台》等。这一次,她推荐了自己的新作《天圣令》和《衡量天下》。蒋胜男介绍,《天圣令》是自己宋辽夏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写宋代故事的,之前的《燕云台》,是从辽的角度观察宋夏,《天圣令》则是从宋的角度去观察辽夏。她表示,宋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不止有绘画、喝茶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其繁荣背后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包括那些聪明人之间的博弈。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演变。《衡量天下》集合了6个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展示古代6位女性的故事。她非常乐观地认为,目前,网络文学已经拥有众多读者,网络文学的将来会更加欣欣向荣,在各个细分领域还会出现更多的惊喜。
  蒋胜男的这番话,也给网络文学爱好者带来了很大的鼓舞。粉丝就此话题展开交流。有的感叹:网络文学终于登上了主流舞台;也有的对此发表观点:网文走上主流不是因为传播方式、题材、内容、文风等,更多的是因为低门槛,让很多文学爱好者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然后才有一部分人的脱颖而出,才有网络文学今天的势不可当。无论是蒋胜男发表的观点,还是粉丝网友们的讨论,不仅包含着对文学的独到理解,更体现着对网络文学的喜欢、肯定和期待。
  显然,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这些活动的举办又为网络文学的繁荣添了一把火。事实上,早已经没人敢把网络文学不当回事了。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网络文学早已成为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协专门设立了网络文学委员会,各地还纷纷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如今,网络文学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供网络作家们展示才华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正在不断涌现。那些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塑造的文学形象,正不断走进中国文艺长廊并熠熠闪光。
  就读书而言,我们都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读书的门槛越来越低,读书越来越方便,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以我省为例,为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山东”,我省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改革,将以图书馆为主体,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新华书店等阅读设施为载体,建立统一管理系统,采取出版物统一编目、通借通还和人员统一培训,实现公共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读书的资源将越来越丰富,读书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必然会获得全方位提升。
  今年,我省将举办“齐鲁书香节暨山东书展”,其间将向广大读者发放100万元惠民书券,各市(县)也将发放一定数量的惠民书券。不仅如此,我省的“书香山东·数字阅读”共享工程正式运行,读者可以扫码登录。登录之后,可以在线享受3.8万册图书、3100种期刊、10000集视频讲座、5000集听书、400门文化慕课的数字阅读服务。特别关键的一点,这些内容还会实时进行更新。
  如此优越的阅读条件,如果跟三四十年前比,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并不算夸张。那时候,读书还真算是件奢侈的事。买书得到新华书店,农村一般要到县城里去。乡镇上虽然也有书店,但规模小,书也少得可怜。那时书店的格局,类似今天的珠宝店,书是摆在柜台里和柜台后边的书架上卖的。去买书,只能在柜台外看看封面。看好了哪本书,基本确定要买了,才会指给书店的营业员,待人家取出来后,简单看上两眼,最多再翻过封底看看价格,一般也就买下了,除非确实不是自己想买的,或是太贵超出心理预期。如果你只看不买,连着两次把书还回去,那么营业员很可能就不乐意了。遇上个脾气不太温和的,还可能把你说一顿。
  今天,各方面条件早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想看书,可以去图书馆、书店、书屋、书房,在里面可以随便翻随便看。想买书,有优惠券,还会打折。不想买,只想看看,又不想去图书馆和书店,完全可以利用线上的免费阅读资源,这方面资源现在非常充裕,而且还在不断扩充更新。想给自己找个不想读书的理由,确实很困难。
  说到这里,想起来一组数据。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这个数字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整体不算高。很希望大家在今年加把劲,再多读点儿,至少把这俩数字凑成个整数,这样也好让那些有强迫症倾向的人看着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