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山东启用

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22-04-29 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刘兵 李子路
  同守一片天,共护一泓水。4月28日上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在济南举行。中国北京、济南、青岛、聊城连线太平洋岛国,共话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生态文明践行者、气候治理行动派,中国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的国际责任,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中国在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基础上,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高各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出台系列政策举措。
  “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战略作为极佳的合作和援助平台,能够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助力《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等地区倡议的实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将有助于太平洋岛国制定和执行本国的短期和长期气候变化战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萨摩亚驻华大使特里·托欧玛塔说。
  太平洋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通话时表示,中方考虑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支持岛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上宣布成立该中心。
  “中方将合作中心设在山东,就是要充分发挥山东省的独特优势,为岛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作出更大贡献。”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山东与太平洋岛国交往,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现实基础。近年来,双方积极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一大批鲁企在岛国投资兴业,山东派往岛国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为当地人民健康服务,并捐赠抗疫物资。目前山东已与6个太平洋岛国建立了8对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各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达成了合作共识。
  “山东还有国内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心成立10年来,致力于增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人民的了解、友谊和互信,在太平洋岛国各界享有良好声誉,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品牌。”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正说,这次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聊城启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已有的坚实基础。
  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面前极为脆弱,面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旋日益频发、长期干旱等诸多挑战。“合作中心旨在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可以说恰逢其时。”特里·托欧玛塔说。合作中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和相关环境数据及模型研究,加强太平洋岛国人民的能力建设和技术水平,协助他们把自身的环境规划和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使其经济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正式启用,为双方深化友好合作搭建了新桥梁、注入了新动力。陈德正说,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将整合学科力量,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气变中心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气候变化仿真实验室、碳汇与碳捕集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同时,加强与太平洋岛国高校的合作,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气候变化现状和岛国民众诉求,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为太平洋岛国提供切实的气候应对支持。
  除了气候变化领域,山东还将全面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合作,发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现代高效农业等“十强”产业集群优势,拓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典范。
  省委外办副主任陈白薇表示,山东将以合作中心为载体,统筹调集国内和省内资源,发挥优势,鼓励各领域各层级积极开展对太平洋岛国交往,通过平台搭建、培训交流、教育学术、对外援助等方式,与太平洋岛国在农业、渔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