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商业航天 拥抱星辰大海
海阳围绕海上有船、陆上有箭、天上有星,初步构建起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竞逐商业航天 拥抱星辰大海

2024-01-16 大众日报 02版

  □记者杨秀萍报道   游客在海阳市东方航天港科普馆参观游览。

发现山东新质生产力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从生命科学到元宇宙,从商业航天到新一代核能技术,新质生产力已在山东悄然布局、扎根发芽。本报今起推出“发现山东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董 卿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徐盛世
  1月11日13时30分,海阳连理岛东岛,一阵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硕大的白灰色烟气从海面喷涌而出,瞬间爆发出耀眼的火焰,巨大的助推力下,“引力一号”穿云破雾,直冲云霄,圆满完成中国航天新年“海上首秀”。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亲眼看到我们的火箭和卫星上天,感到非常自豪。”特地从江苏赶来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李燕由衷赞叹。
  这是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组织保障的第9次海上发射任务。9次海上发射,连战连捷,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以及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海上发射,累计发射卫星48颗,当前,东方航天港已成为我国“陆海联动、高频发射”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拨回到4年前,东方航天港总装的首发火箭——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出厂,正式拉开了在山东生产火箭的序幕。不久后,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基地布局星箭一体的智能化总装测试厂以及整箭贮存、火工品装配检测厂房等设施,可形成年产20发固体火箭的生产能力。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基地、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海阳东方航天港成了唯一一个既可生产制造火箭,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
  眼下,围绕火箭的制造和发射,一大批关联企业正从四面八方向海阳汇聚而来。2023年,东方航天港累计总装火箭12发。在形成固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的同时,液体火箭动力试验及制造基地、火箭核心部件产业基地也已完成规划。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商业航天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等待开拓。“我们聚焦三个核心能力,围绕‘海上有船’打造海上机动发射能力,围绕‘陆上有箭’打造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围绕‘天上有星’打造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起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目前,落地项目21个,总投资达271亿元。”东方航天港负责人高中前告诉记者,东方航天港还建起多功能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园,2024年将构建起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星座示范系统。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带着孩子参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仿佛置身于广袤星空中,让孩子在体验中了解我国航天领域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烟台市民刘海宁说。
  东方航天港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义钊介绍,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主场馆占地约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游览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总计7层,涵盖六大展区、60余项高科技展项。游客可在室外观看真实火箭发射船,体验火箭出海前流程,走进火箭总装厂房,近距离观察火箭组装。
  “我们设计了多媒体交互、沉浸式游乐及创客式教学等多种互动体验形式,并且引入了智能控制系统统筹管理,既可在火箭发射期间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又能在非发射期间向公众开放,带来沉浸式游览体验。”章义钊说。
  未来,东方航天港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建成后,预计可形成年均约100发火箭总装的制造能力。从单纯保障发射任务,到全面形成“前港后厂、北固南液、系统集成、出厂即发射”的能力布局,再到构建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海阳正一步一个脚印让“航天梦”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