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引领”打造师资培养“建大样板”
山东建筑大学深耕师资建设

三个“引领”打造师资培养“建大样板”

2024-01-18 大众日报 14版

  □ 本报通讯员 韩启峰 何文玲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崔艳秋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名列其中。这既是该校在国家级教育教学奖项中取得的又一突破,也是该校师资培养策略下成功的范例。近年来,该校秉承深耕师资建设、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着力打造师资培养的“建大样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一系列优秀教师典型层出不穷。
政治引领,
筑牢师德师风防线

  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政治水平。师德立,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育强。该校党委坚持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教师工作部和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第一标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坚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考核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年开展师德考核,在公开招聘、项目申报、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奖项申报等工作中前置师德评价审核,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注重师德建设,强化师德教育。严守师德底线,建立多元监督体系。该校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教育活动,编发“以案说纪”、师德手册,组织观看师德警示教育片,坚持从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度引导、典型引路、把关考评三个维度,实施系统化、常态化、特色化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近年来,该校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名师崔艳秋、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张鑫、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崔东旭、“十佳好军嫂”耿淑娟等先进典型。
培育引领,
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搭建教师发展“三个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该校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统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定期组织举办教师培训活动,逐步建立了以学校培训为主、以省和国家级培训为辅的培训体系,注重分段递进,开展系列化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平台,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搭建“三三讲堂”教师培养平台,加强教师现代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培训,多层次立体化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讨和实践创新;搭建完善教师教学比赛平台,通过优秀教师指导比赛、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掌握教学技巧,更快脱颖而出。
  推进青年教师研修计划,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该校先后印发实施《山东建筑大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山东建筑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管理办法》《山东建筑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等制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课程培训和学历提升,每年选派1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知名或相关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访学研修。
  保障教师培养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该校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发展经费,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为教师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该校安排各类教师培养经费278万元,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85%。
  落实校企协同发展计划,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该校制定《山东建筑大学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山东建筑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赴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青年教师实践基地26个,鼓励青年教师、管理人员到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兼职、挂职等措施,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强化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完善校内科研分类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相关成果计入考核业绩,并可作为职称评聘业绩条件使用。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连续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单位;教师何文晶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聂秀山、李成栋、崔元龙、杨璐、李晓艳等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服务引领,
全面赋能师资培养

  增强人才服务意识,做到人才服务有温度。该校按照《山东建筑大学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持续完善校、院、服务专员三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学校共有14人获批2022年度全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列省属高等院校前三位。落实党委常委联系专家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当好人才“后勤服务员”和“政治指导员”,发挥党组织关心服务、凝聚激励、政治引领作用。加强人才服务专员专业知识储备,扎实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主体责任,让人才服务意识扎根心中,更好地服务高层次人才。
  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做到人才服务有速度。该校对人才提出的所有问题,秉承“小事当即办,一般的事一天内办,难事创新思维办,大事学校统筹办”的服务理念,及时进行回复和办理,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回复人才关切,把最好的服务送给人才。
  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人才服务零距离。解决好人才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工作、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该校通过人才公租房、盘活挖掘校内存量资源、发放住房补助等多种方式,做好人才住房保障,给予全方位的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心无旁骛,潜心教学科研,努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