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担保改变了什么?

数智化担保改变了什么?

——来自山东农担的生动实践
2024-03-20 大众日报 13版

  山东农担为山东世航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办理冷冻海产品仓单质押贷业务。

  □ 本报记者 赵小菊
  本报通讯员 王睿千
  当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管理深度渗透进农业担保,能带来哪些新鲜的变化?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的实践给出了生动的展示。
变“静态”库存商品
为“动态”流动资金

  新春伊始,山东农担威海管理中心联合青岛银行威海分行通过冷冻海产品存货仓单质押,为客户成功办理100万元农担贷,拉开了省内冷冻海产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帷幕。
  以存货电子仓单作抵押,意味着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门槛会有效降低。对于涉海企业来说,资金周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然而,通过仓单质押农担业务,农业经营主体只需将冻产品存储在指定仓库内,并以存货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物,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流动资金贷款,将“静态”的库存商品变成“动态”的流动资金,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
  该类业务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山东农担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担保服务方案》,依托其自主研发的鲁担供应链智慧服务平台,聚焦农产品仓储场景,构建“农产品电子仓单+远程智慧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农产品标准电子仓单作为主要授信依据和有效抵质押物,农业经营主体可通过“鲁担惠农”小程序提交融资和担保申请,根据仓单价值确定贷款额度,从而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库存,加快资金回笼。该业务自2023年6月份开始在临沂兰陵县的大蒜场景进行试点,并逐渐在济宁、烟台、潍坊、威海、济南等市的苹果、西洋参、粮食、冷冻海产品、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场景中推广。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落地45笔担保贷款,总额达到8130万元。
从耗时半个月
到办完不到半小时

  兰陵县友期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景英的粮食种植规模,已由三年前的600亩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亩。过去三年中,农担贷款帮助他解决了诸多资金问题。然而,他清晰地记得三年前为了申请这笔融资贷款,他不得不往返银行4次,耗时半个月才完成手续。
  然而,这次的续保过程却让孙景英大感意外。在银行和农担业务人员的指导下,他仅用手机银行操作了不到半小时,贷款额度就直接发放到了他的账户中。
  快捷、方便是山东农担推进数字化改造带来的直接变化。当前,山东农担对线上产品进行全面优化,除线上农耕贷外,还创新开发了线上蔬菜大棚贷、农贸贷、肉鸭养殖贷、苹果贷等,与农商银行、威海银行、日照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恒丰银行等多家银行建立了线上产品合作,线上累计担保规模达3.5亿元。
  其中,针对粮食种植场景,山东农担联合省农信联社共同开发线上版农耕贷——“农耕e贷”。该产品利用种粮补贴、种植保险等大数据,种粮农户无需提交纸质资料,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轻松办理,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截至当前,线上农耕贷已累计担保金额1.26亿元。
“24小时不打烊”
和产业发展“快车道”

  为使融资服务更好地直通客户,山东农担构建客户直通平台,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的农业信贷担保“平台+生态”,实现对客户需求的主动触达、快速响应。
  山东农担借助30多亿条新型农业主体信息和涉农保险数据,对客户精准画像,并向金融机构提供这些信息。这种融合是一种创新举措,提高了服务质量,还防范了风险,实现了多方共赢。截至2023年底,通过“24小时不打烊”的“信贷直通车”,山东农担成功实现授信9454笔、金额79.36亿元。
  大数据的应用还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山东农担支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推动北斗导航技术在智慧农机中的应用,使得“无人农场”“数字果园”成为现实。山东农担还探索应用了“物联网监控+活体抵押”担保模式,为肉牛扩繁养殖产业链上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实现“动产”从出生到育肥屠宰的全过程线上实时监测,变“活体牛”为“数字牛”“资产牛”,推动肉牛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