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小菊
本报通讯员 蔡 娟 林 滨
雪中送炭
回应客户急难愁盼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是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祝旦璞发出的感慨,“去年一季度,公司因各个链条环节不断扩大充实,流动资金临时周转紧张,250万元到期贷款无法按期偿还,多亏山东农担和当地城商行及时为贷款办理了展期,成功化解了公司的资金周转风险。”当前该企业已结清贷款、资金充裕,各产业链条蓬勃发展。
一季度,正是春耕备播、开工投产的关键时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大批农业经营主体在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农担”)助农纾困政策性担保支持下健康发展,为全年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如水,善泽一方,要想让金融的活水真正流入干旱之处,思维不能只局限在‘供水’,而要‘跳出担保做担保’,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打通痛点、堵点,挖通河道,普惠之水才能奔流不息。政策性担保公司要有情怀、善作为,真切回应客户急难愁盼,真正实现与农民农企共渡难关、与农业农村一起发展壮大。”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表示。
通过完善风险化解制度机制、优化保后管理策略、升级大数据风控水平、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山东农担信贷担保风险化解质效不断提升,2023年,累计为农业项目办理风险化解贷款1.93亿元,支持235户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走出经营困境,当年代偿率仅0.48%,连续四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精准高效
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
稳增长与防风险如何并重?这需要精准研判,高效处置。在菏泽市牡丹区一家木材加工厂的生产车间,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中,负责人杨先生虽忙得团团转但笑容一直不减。但去年的这个时候,面对前去开展保后检查的农担项目经理,他的脸上却颇有难色。当时疫情阴霾散去,木板加工订单不断,但是此前受行业低迷、下游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原民事诉讼未执行完毕等多重因素影响,他有9万元经营贷款无法按时偿还。
对此,前去开展工作的项目经理也有些为难,2022年5月他们已为木材加工厂办理了一次20万元贷款化解,面对二次风险,该如何决定?秉承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理念,该项目经理联系银行客户经理联合尽调后发现,客户风险化解的一年时间里,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负债减少三分之二。经过多方撮合,2023年5月山东农担与莱商银行再次为客户办理了9万元借新还旧,帮助客户解了燃眉之急,并有效保护了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据悉,今年初该贷款已成功结清,彻底化解了经营周转风险。
为精准高效化解风险,山东农担出台了风险化解操作规程,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界定公司风险化解偏好和原则准则,着力在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优化产品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确保自身可持续经营;建立“农政银担”一体联动化解工作机制,多方介入撮合、多措并举化险,积极稳妥推动项目经营风险的实质性化解;建立风险化解项目处置绿色通道,提档工作优先级,确保内部审批流程不误农时;用好“风险项目复盘工作法”,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强化产行业研究,确保抓住一个风险点扫清一个风险面;开展保后风险专项检查,把督促检查和纠偏反馈作为重要环节,精准施策补短。
早精准省
以数智赋能识险化险
3月1日,农担济宁管理中心项目经理从业务系统中收到一条保后检查任务,显示邹城市客户赵先生30万元项目因“多头申贷、多头注册”触发了大数据高风险预警,提示通过多家银行、小贷、互金机构申请贷款额度,预警客户近期资金紧张。项目经理联合当地农商银行,第一时间赶往客户经营场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客户因土地租金较高及农资占压资金较多,3月21日即将到期的30万元贷款一次性结清困难。经过联合尽调,客户资产能有效覆盖负债,客户还款意愿强烈,三方协商一致同意办理风险化解。
在识险化险过程中,数智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农担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聚焦涉农大数据归集应用,通过建设数字化系统底座、打造大数据风控模型等有力措施,提升了数字化风控质效,塑强了“数智农担品牌”。在项目保后管理识险化险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大数据风险预警模型;勇于求变,成功上线客户分级管理系统,有效提升风险识别时效和精准度;敢于求新,综合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真正实现了识险化险“早精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