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省医力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省医力量”

2024-04-17 大众日报 07版

邵建华

李乐平

吕智美

商德亚

疼痛科

  □卢骁 葛均辉
  
  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坚持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质增效,一批彰显“精诚仁和”医院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携手推动百年省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其中,在2023“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山东区域公益推选中,该院邵建华、李乐平、吕智美、商德亚分别获评生命之尊奖、金柳叶刀奖、青年先锋奖、专科精英奖,疼痛科荣获金牌团队奖。
  
生命之尊奖——邵建华
术精德高的医者标杆

  邵建华,博士生导师,曾任省立医院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保健科主任。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60余年,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在省内率先开展部分心血管病诊疗新技术,在组建和发展省医老年医学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25名。如今虽已年逾八旬,却依旧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国内知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原卫生部部属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原山东省卫生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医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鲐背奖”……从医60余载,邵建华教授以对医学事业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1951年,邵建华考入齐鲁大学(后为山东医学院),1956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一直奋战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一步步成为全国著名心血管专家。
  当今社会,大多数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已在家安享晚年,可是已年逾八旬的邵建华仍在坚持工作。“我已是‘超期服役’了,可当了一辈子医生,闲不下来。”邵建华说。他依然保持每周一天坐诊、一天查房、其余时间随时待命出诊的工作节奏,坚守在业务第一线。
医术精湛、树德育人的标杆式好医生
  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60余年,邵建华工作严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在省医人心目中,他是标杆式好医生。
  几十年如一日,邵建华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邵建华擅长把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他对心血管病,尤其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造诣较深,其研究成果在省内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他是医术精湛的医者,更是教学育人的好师者。邵建华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言传身教、树德育人。在培养医师队伍、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他不吝分享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后辈的创新思维。培养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25名。其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影响着后辈,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共同为医疗、科研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带着感情下病房,想着患者开处方
  “60多年从医经历,我没有什么突出建树,只是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医生。”面对各项荣誉,邵建华这样评价自己。“带着感情下病房,想着患者开处方”是邵建华的座右铭,多年来,他一直把患者当作亲朋好友来对待。
  这位将人文精神融入血脉的医者,始终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可做可不做的检查不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不用,能用便宜药解决问题就不用贵药,是他行医处事的原则。
  无论患者职位高低,富有还是贫穷,他都一视同仁,真诚对待。他经常讲,病人把健康和生命都寄托在了医生身上,医生的责任就特别重大,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作为知名专家,来找邵建华看病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但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能拉近与患者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对医患关系,邵建华举例说,要从思想上关心病人,从细节上体贴病人。邵建华就有一个小习惯,每当冬天给病人看病时,总是先把听诊器金属胸件用手搓一搓,或放在手心焐热后再为病人听诊。每次查房,检查完后都会给患者盖好被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邵建华的信念,这个信念是省医这些退休返聘仍坚守一线的老专家继续发挥余热的动力源泉。这个信念不断传承,激励着省医人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不懈探索。
金柳叶刀奖——李乐平
为普外微创事业发展创新不止

  李乐平,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工程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消化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高校实验室主任。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被评为“国之名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乐平教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消化道肿瘤MDT诊疗,尤其是胃癌的规范化手术治疗、胃癌肠癌的微创腹腔镜外科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兼任国家卫健委能力提升与继续教育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MDT专业委员会副主委、ERAS专业委员会副主委、GIST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微创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主任委员、现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李乐平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山东省普外微创事业的发展,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团队组建等方面不懈探索,诸多开创之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我们的目的,是把腹腔镜微创技术向全省、全国推广,让更多的医生掌握先进的技术,为更多患者服务。”多年来,李乐平教授不遗余力开展腹腔镜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和医学再教育,举办了70期腹腔镜微创手术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普外科领域微创专家,开展了全球首例完全单孔机器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在他带领下,省立医院机器人胃癌、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手术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为给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李乐平教授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在山东省内率先建立了消化肿瘤MDT诊疗团队,融合了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化疗科、肿瘤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营养科、药剂科等领域专家,搭建了山东省首个“消化系统肿瘤MDT临床诊疗平台”,获评全国十佳MDT诊疗团队、全国MDT示范单位等。
  在教学方面,李乐平教授首次提出“MDT为基础的实景CBL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探索学科交叉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他还将以MDT为基础的临床CBL教学模式推广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多家大学及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中,获得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教学奖项。
  在科研方面,李乐平教授专注于胃癌、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带领团队开展胃癌、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荣获2019年、202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2018年山东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多次作为评审专家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课题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大专项3项,其他省课题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累计IF 800多分,他引3000多次,主编专著3部。
青年先锋奖——吕智美
聚焦国家肾脏病防治重大需求 专注肾脏疾病诊疗研究

  吕智美,省立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
  不断探索 为疑难及危重肾脏病患者提供诊疗新方案
  多年来,吕智美专注于专业水平提升,为肾脏疾病诊疗和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诊治了大量疑难及危重病例,在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疾病肾损害、疑难罕见肾脏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患者送去健康希望。
  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吕智美将一体化治疗理念应用于临床,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征与准则,充分评估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效应与风险,在临床获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建立了更为个体化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使患者得到临床获益与治疗风险的平衡;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探索采取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措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死亡风险、降低平均住院日;在血液净化方面,不断探索多模式透析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方案,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吕智美协助科主任,推动学科血管通路团队水平提升,寻求多学科协作,不断探索新的血管通路技术,积极开展超声介入下内瘘狭窄的PTA手术、人造血管内瘘手术、上臂AVG闭塞开放桥接术、上臂贵要静脉转位内瘘等新技术,加强血管通路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血管通路的日常监测及预警、保护及早期干预。
  围绕重大健康需求 相关研究推动慢性肾脏病诊治水平提升
  吕智美主要从事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研究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从临床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国家肾脏病防治重大需求,针对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疾病——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肾病,开展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入研究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慢性肾脏病有效防治策略及治疗靶点,推动临床建立慢性肾脏病预警与诊治体系,提高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水平。
  近年来,吕智美基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分析疾病不同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的动态变化,筛选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发明早期慢性肾脏病心血管事件预测试剂盒,为防止慢性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了新的早期预测标志与诊治手段。她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肾脏病新模式,依据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推动中药益肾活血膏作为院内制剂用于慢性肾脏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获得发明专利1项,成果在50余家医疗和科研机构推广应用。
  作为学科骨干,吕智美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协助学科联合20余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慢性肾脏病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慢性肾脏病生物样本库和慢性肾脏病专病数据库,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糖尿病肾病方面,吕智美始终积极挖掘不同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的动态变化,筛选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成果已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试剂盒申请专利,推动个体化诊治和预后评估。
专科精英奖——商德亚
领先一步 为急危重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商德亚,省立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手段,抢救急诊内科专业急、危、重症病人,特别是多系统多脏器复杂病变的病人。担任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疗促进会胸痛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急诊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急救医学》常委、《临床急诊杂志》常务编委。
  随时都要准备和死神进行争分夺秒的对抗,这里的患者多数情况复杂,抢救任务繁重,单是急性心梗的介入手术,每年都要完成六七百例。
  作为省立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商德亚多年来主攻急性心梗的介入手术治疗,早已习惯了不分白天黑夜,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要随时准备赶回医院抢救患者。
  “百年省医,底蕴深厚。我们要做的是,以国内领先的急诊急救技术、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突破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急诊急救水平提升,为急危重症患者不断送去新希望。”这是商德亚和他带领的省医急救中心团队的心声。
  多年来,商德亚一直工作在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线。2019年底,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商德亚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这场卫护生命健康的攻坚战中——承担重症病人抢救任务,改建急诊抢救室及急诊ICU病房,改进了三区两通道的隔离抢救室及急危重症抢救通道和流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严格规范的日常防护,严丝合缝的执着坚守,为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的医疗屏障。
  执医多年,商德亚以一系列国内先进的急危重症检测及抢救技术的开展,为急危重症患者更好地保驾护航——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溶栓、取栓治疗;床旁超声监测;床边血液滤过治疗;心肺复苏亚低温治疗;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力衰竭CRT-D起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病人IABP联合ECMO救治。国内先进的急危重症检测及抢救技术,推动省立医院的急诊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他还积极参与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紧急处置中心(山东)应急队建设,通过国家级评审。
  临床上走在前列,科研方面同样保持领先。商德亚主持山东省及济南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多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个人发表SCI文章50篇,主编及参编专著6部,获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两项。2017、2019年获山东省总工会特殊贡献奖。
  为推动急诊急救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急诊急救人才,商德亚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急诊论坛及胸痛论坛,完成山东省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25家单位评审,完成3年山东省急诊住院医师规培考试工作,举办了心肺复苏培训班,拍摄20余个生活中常见急症互救自救宣传影片。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他担任主任委员的急诊医师分会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专科医师学会。
金牌团队——疼痛科
无愧“国内疼痛临床医生”摇篮美名

  省立医院疼痛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7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疼痛诊疗业务,1986年建立疼痛诊疗门诊,1994年正式建立疼痛科,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疼痛诊疗专业的知名科室。现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培训医院、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疼痛诊疗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理性疼痛门诊挂牌单位,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
  这个金牌团队曾完成国内第3例、华东地区首例全球最小intellis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以及省内第一例国产全植入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脊柱内镜手术及鞘内镇痛泵植入手术等也位于国内前列。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作为新兴学科,科室主要以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科室不断发展和拓宽疼痛诊疗业务,尤其是对各种难治性疼痛诊断处置方案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吸引了国内各地及部分国外(加拿大、韩国、德国、印尼等)患者前来诊治。
  先进的医疗设施为科室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诊疗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科室拥有脊柱内镜、硬膜外腔镜、针刀镜、射频治疗仪、激光发射器、等离子等大型医疗设备,积累了雄厚的前期研究基础,并取得丰硕成果。科室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以神经阻滞、射频调控、脊髓电刺激为技术核心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包括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源性头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等);以侧隐窝注射、间盘靶点消融、脊柱内镜为技术核心的脊柱源性疼痛治疗(包括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等);以皮下及静脉PCA技术、内脏神经毁损术、经皮鞘内埋藏式输注系统为技术核心的癌痛治疗;以针刀松解、银质针导热软组织松解术为技术核心的风湿性及软组织疼痛治疗(包括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炎、网球肘、腱鞘炎等)。
  在重视临床工作的同时,科室强调医教研协同发展,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省厅级奖励7项。科室从1994年开始接收进修人员以来,进修医师已逾千人,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包括瑞金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京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齐鲁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省医疼痛科被誉为“国内疼痛临床医生”摇篮,在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科室在疼痛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三,专科综合排行榜中排名第四,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为国内疼痛临床业务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