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通讯员 高昂
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举旗定向,以政治建设统揽事业发展。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修订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建立决策督办落实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配合完成省委巡视,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推动实现巡视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建立党委巡察制度,成立巡察机构,开展校内巡察,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凝心铸魂,以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动能。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现专项巡察全覆盖,建立舆情信息员队伍,阵地管理不断加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获批全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和教师工作部,建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立师德师风、学生思政工作评价机制,获批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2项,获评省级以上思政工作相关荣誉60余项、表彰35人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入选省首批“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
建强堡垒,以组织之力夯实发展之基。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落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配备。规范基层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均获评省级优秀成果。实施党建提质赋能计划,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双创”工作,获批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5个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有二级单位基层党组织28个,基层党支部261个,党员5787名。
事业为上,以队伍活力彰显担当作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鲜明树立用人选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突出严管厚爱,注重履职监督,完善考核评价,相继修立干部工作制度21项,制度机制更加规范完善。完成中层领导班子换届改选和优化调整,提拔中层干部109人次、科级干部158人次,干部队伍结构更趋优化。加强干部历练,搭建锻炼平台,累计派出各类挂职干部144名。创办“初心讲堂”,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近6万人次。从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学术骨干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从严从实,以有效监督优化政治生态。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专责,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健全纪委内设机构,突出政治监督、强化重点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强化责任落实考核。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开展专项整治,机关作风持续改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化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教育警示作用进一步显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打造“青莲”品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和衷共济,以民主治校汇聚建设合力。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和研代会作用,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监督渠道更加畅通,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群团组织、学术组织的思想引领,设立“党派之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无党派人士作用。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作出应有贡献。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政策待遇,广大老同志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学校党委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面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严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向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