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种启幕,“田间课堂”授良技
我省集中推广关键增产技术,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夏种启幕,“田间课堂”授良技

2024-06-06 大众日报 03版

  扫码查看 专题报道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6月5日,芒种时节,在汶上县汶上街道北坡方田,几台高性能气力式播种机压着麦茬驶过,播下一粒粒玉米种子。不同于通常情况下按照60厘米等行距种植,这里是按照40厘米“窄行”、80厘米“宽行”间隔种植。在“窄行”中间,播种机还同步“播”下了长长的黑色滴灌带……这里既是夏种现场,也是“田间课堂”,我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种粮大户现场观摩学习。
  当前,山东进入“三夏”生产大忙时节,各地在做好小麦适时机收的同时,做好趁墒播种,确保种足种好秋粮作物。“今年,山东小麦面积保持在6000万亩以上,长势明显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接下来,实现全年粮食单产提升目标,关键就要看玉米等秋粮作物。而在播种时选择什么技术,对提升单产至关重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说,在各地夏种陆续开始的关键时期,通过“田间课堂”集中推广关键增产技术,加快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夯实基础。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经过了2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在提升玉米单产方面有着显著成效。其核心就是密植。”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李少昆说,黄淮海玉米种植密度不高,很长时间以来都在每亩4200株左右,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每亩可增加玉米1000株左右,可增产约200公斤。
  对于采用“大小行”种植,李少昆介绍,滴灌带放进“窄行”中间,两侧距离播下的玉米分别只有20厘米,以后水肥供应都在这个“窄行”中,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一灌水满地都是,且能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按需、分次供给,这样就节约了水肥资源,更精准、更高效地进行水肥管理。“宽行”则是为了在密植条件下更好地通风透光,方便机械作业。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矛盾,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发挥大豆培肥地力的作用,减少氮肥使用。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杨文钰说,品种选择很关键,玉米要选用紧凑、抗倒、耐密、宜机收的品种;大豆因为在玉米下“过日子”,光照弱一些,所以品种要选耐荫的。另外,需合理配置行比、间距,科学施肥、管理。
  据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6月4日,全省已收小麦1409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23.3%。夏种方面,全省已播玉米717.1万亩,其中机播玉米710.2万亩,累计上阵玉米播种机4.82万台。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播6.3万亩。
  为指导各地抓好玉米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印发技术指导意见。围绕提高播种质量,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重点抓好种子优选包衣、适期抢播、合理密植、防虫除草等技术措施,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玉米出苗后田间管理,要聚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深入挖掘单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