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乡村振兴多了“船与桥”
数字赋能 金融加持 人才助力

济宁:乡村振兴多了“船与桥”

2024-07-01 大众日报 06版

  □ 本报记者 高峰 孟一
  爆火的乡村游滋生了停车难的“甜蜜烦恼”,车辆数字导引系统及时下场“救火”;现代农业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注入,金融类国企开辟绿色通道、紧急输血;少了人才支撑、乡村振兴难为,“新农人”培育和“乡村振兴合伙人”立住了“脊梁”……有了数字赋能、金融加持、人才助力等,济宁乡村振兴多了“过河”的“船与桥”。
山村停车难有解了
  6月22日,仲夏时节的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日子:山下花红柳绿、碧波万顷、清凉宜人,山上文旅活动焕然一新,喜迎八方宾客,小山村一如盛夏的骄阳,又一次“火”了起来。
  在川上咖啡馆里,店员陈亚男正在调制一天中的第50杯冰美式。接过咖啡杯,游客略显惊讶地和陈亚男搭话道,“没想到这小山村还挺智能,导引员能够精确地告诉我们周边哪个停车场还有车位。”
  曾几何时,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不过是人去房空的乡村。如今山乡巨变、游人如织,分散布局的车位越划越多,可游客找起来依然不容易。对此,该示范区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中创新植入车辆数字导引系统,系统会在连通域内所有摄像后进行精准的车位识别和引导。这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诸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例。
  “智能化应用就像是破解乡村振兴的密码。”泗水县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孔令达说,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龙湾湖正尝试将数字赋能应用于文旅管理、现代农业、基层治理等更多领域,以不断创新的应用场景提升乡村振兴层级。
小蘑菇输上“专供血”
  6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邹城市石墙镇的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发生物”),工厂化的金针菇种植车间内,工人们不需多加操作,仔细核对好数控显示器上的数据就完成了眼前的工作。
  恒发生物是邹城市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有着引育来福蘑、榆黄蘑等十几个珍优食用菌品种的成熟经验和研发能力。可正当企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急需新上生产线时,融资问题却成了挡在企业面前的“拦路虎”。
  了解到这一需求后,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紧急介入,开通乡村振兴专项贷绿色通道,不到20天时间便为企业发放了340万元的贷款。
  “没想到贷款审批这么快,我们第一时间便把资金投入公司的第一条自动化食用菌包装生产线上,直接促成了生产效率和企业收益的双提升。”谈到这输入企业的“第一管血”,恒发生物董事长李晓博直言,比起二、三产企业,农业项目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多亏有工商银行、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等国企组成“乡村振兴金融天团”,公司才能带动更多周边村民加入食用菌产业。
  如今,仅石墙镇,就有20多个村庄、500余名村民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建模式,以合作社、订单种植户、企业员工等不同身份加入产业项目,“小蘑菇”已然壮大成了足以撬动乡村产业蜕变的“大产业”。
职称评定激活“田专家”
  “老张,你这苗子照顾得不够细致啊!现在光照强、湿度大,也是阳光玫瑰的第二次膨大期,要抓紧套袋、保住果实。”6月25日上午9点,被称为“葡萄专家”的刘玉志习惯性地钻进了种植户的大棚、开始抽查“作业”。遇到“作答”不合格的马上纠正,避免出现大的经济损失。
  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刘村,刘玉志有多重身份,他既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葡萄种植方面的“田专家”。去年,他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农民高级农艺师。
  “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哪想过还能评上职称。”谈起获评高级职称的事,刘玉志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光环”加持不仅实打实提升了个人收入,更让他服务村民有了底气。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评审打破常规职称评审中的学历、年限、身份、户籍等限制性条件,将参评农民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带动效益、科技推广应用等作为主要的评审依据。对于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田间地头缺少农业专家,就从乡土人才中“拔将军”、给职称,让能者有为有位;文旅产业缺少有创新力的生力军,就推出“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采取资金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招募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以“一对一”合作形式遍撒创新之火……如今,一系列乡村振兴人才政策的出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