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查看更多报道
□记者 白晓 薄克国 通讯员 姜奕含 报道
本报青岛7月5日讯 今天,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简称北海局“极地”船)入列仪式在青岛举行,北海局“极地”船正式加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船舶序列。
该船于2022年11月开工建造,2024年6月24日建成交付,母港位于青岛,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北海局“极地”船船长89.95米、型宽17.8米、型深8.2米,设计航速15节,满载排水量达5600吨,定员60人,自持力80天,续航力为14000海里。
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级船长陆会胜介绍,该船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获得PC6极地冰级附加标志,可在1米厚当年冰区中以2节速度破冰航行,冰区航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水平优于中国船级社UN2级声寂标准,极大降低对海洋哺乳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船搭载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能够同步承担大气、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研究任务。该船还搭载有无人机、无人船和水下自主机器人等三大国产主力科考辅助先进装备,依托我国自主卫星网络系统,具备空、天、海、冰、潜综合一体化的科考能力。
北海局“极地”船将服务于我国海洋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冬季可航行于我国黄海、渤海海域进行冰区海洋环境监测调查,兼顾冰区救助。同时,该船具备夏季极地海域科学考察能力,能够丰富我国冰区科考装备平台体系,是我国极地考察的重要新生力量,也能够助力青岛打造成为大洋、北极科考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