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泥老虎:传统泥塑“叫”出生机

2022-02-10 00:00:00 发布

  □ 本报记者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王 晖 王喆

  正月初五,高密聂家庄泥塑制作集聚地——姜庄镇聂西村热闹起来。记者在聂家庄泥塑“90后”传承人聂鹏的泥塑工作室内看到,不少游客正在对着摆放整齐的泥塑“叫虎”拍照。
  “虎年里‘叫虎’成了抢手货,不但年前订单增多,假期里也有不少上门购买的人呢。”聂鹏告诉记者,尤其是来附近村走亲访友的人,也会专程绕个弯来聂西村走一圈,将这里独有的“叫虎”在朋友圈里“秀”一圈。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这句当地流传已久的民谣佐证着聂家庄泥塑昔日的繁荣。聂家庄泥塑是“高密三绝”之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素以声色并茂、造型精美著称,作品远销国内多个地区。其中,聂家庄泥塑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可发声且声音独特,有泥娃娃、“叫虎”等诸多代表作。
  从聂鹏工作室往东走十几米,就是村民聂宏希的泥塑坊。50岁的聂宏希十多岁就跟随父母学习聂家庄泥塑技艺,在五六年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聂家庄泥塑创作中。聂宏希的泥塑坊面积不大,却摆满了成品的泥塑作品和已涂抹上白色底色的坯子。记者随手拿起一个“叫虎”泥塑,按住头、尾部推拉,便发出一阵阵咕咕叫声,瞬间让泥老虎有了生机。“坯子分两部分,用牛皮纸粘住,头部的一端安装能发响的苇哨,只要推拉、摇晃泥塑,空气流动穿过苇哨,即可发出声响。这可是我们聂家庄泥塑所独有的。”聂宏希指着“叫虎”的中间部位说。
  在聂家庄泥塑中,传统的“叫虎”作品造型大胆夸张,注重表神写意,它们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形态既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这几年,聂家庄泥塑的手工艺人们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许多新颖的造型。
  自幼跟父亲学习泥塑制作技艺的聂鹏也是聂家庄泥塑最年轻的传承人。在聂鹏的泥塑作坊内,不仅有传统的“叫虎”作品,“财神虎”“纳福虎”“平安虎”等寓意美好的新颖“小老虎”也足够吸引眼球。
  创作“叫虎”等聂家庄泥塑作品,需要慢工出细活。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等10余个步骤,都需要手工艺人们沉下心来认真创作。经过这般复杂的制作工序后,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方能大功告成。“我们在绘制中用了‘留白’的方法,需先涂白粉打底,用滑石粉加胶和水调均后涂在泥坯上,晾干后再涂其他颜色。色彩搭配也由原来的桃红、大绿、淡黄、朱红、黑色等5大原色,逐渐丰富到五彩斑斓、绚丽多姿。”聂鹏说,不仅如此,型号方面,“叫虎”等泥塑作品也从由原来的单一型号,发展到现在大小几十种型号。
  前些年,由于制作泥塑辛苦而且利润也不多,村里坚守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不少村民宁愿种地、打工,也不愿重拾旧业,从事泥塑创作。在聂鹏等手造人看来,作为传承5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也需要注入创新因子,才能迎来新的春天。除去创作聂家庄泥塑作品,聂鹏也经常走进校园、课堂,近距离为大中小学生传播聂家庄泥塑,让非遗文化的种子扎根在下一代。
  “非遗文化需要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活力。”聂鹏说,2021年,他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合作,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设计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 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扫一扫下载
大众日报客户端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