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王浩奇
郑 莉 杨 帆
2月17日,威海环翠区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威海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家家悦集团的展位前挤满了求职者。“我对管培生岗位比较感兴趣,请问对应聘者有什么要求?”应届毕业生王奕非问。
春节后是劳动者求职的高峰期,大学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威海市人社部门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微信小程序选岗以及“线下”举办招聘会的方式,促进新春就业工作。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往年,今年的招聘会呈现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整体薪资水平有所提高,青年求职者较多等特点。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吕乔丹,之前在青岛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虽然发展前景不错,但他还是想回威海工作。通过参加新春招聘会,他与卡尔电气、华菱电子等8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对于回威海工作充满期待。
“通过搭建人才培养体系,让求职者与公司共同成长进步。”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鞠坤芳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打算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多。
当前,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搭建“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立体式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
2月17日,爱德士制鞋(枣庄)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57岁的董智现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打磨设备,一双双运动鞋底在传送带上有序流转。
“刚上岗,月工资就有5000多块钱,公司还在家门口,可真不孬。”设备调试间隙,老董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求职小程序——“枣工快递”,这是枣庄市重点打造的智慧就业平台。
今年春节刚过,在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招聘会上,志愿者手把手教老董在“枣工快递”上登记了求职信息。三天后,企业通知面试。七天后,老董便穿上了崭新工装。
近年来,枣庄市通过“枣工快递”小程序串起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就业服务网络,让“人找岗”变“岗找人”。“我们使用‘枣工快递’小程序,帮助辖区内40余家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促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阴平镇党委书记郝健说。
夕阳西下,老董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掏出手机,把“枣工快递”小程序分享到战友群:“咱们这些‘老把式’,照样能有用武之地!”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山东将招聘服务细化为不同层级,精准对接各类需求,为劳动者与企业搭建起高效对接桥梁。在邹城市2025年“春风送岗”系列活动首场大型招聘会上,主动标注“妈妈岗”的企业达32家,涉及家政保洁、纺织加工、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共496个岗位。
弹性就业新模式,让企业精准对接“她”需求。“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全市‘妈妈岗’招聘信息,大家可以选择离家近的用人单位。”在邹城市钢山街道零工小站“妈妈岗”服务专区,就业服务专员薛维霞正指导“宝妈”们使用“邹城妈妈岗”微信小程序找工作。
一边是企业招工难,一边是“宝妈”们就业无门。邹城市妇联上线“邹城妈妈岗”微信小程序,借助数字化服务平台让企业用工需求与“宝妈”就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目前,邹城市进驻‘邹城妈妈岗’微信小程序的企业已有98家,累计发布‘妈妈岗’就业岗位5023个,吸引2000多名‘宝妈’注册使用。”邹城市妇联主席岳圆介绍。
和往年不同,今年开学第一天,32岁的李艳霞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来到山东李老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客服部工作。春节后,她通过“邹城妈妈岗”微信小程序找到了这份工作,收入稳定又不耽误照顾孩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据了解,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省计划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0余场,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万个,为劳动者打造集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就业服务平台。
(□通讯员 汤锦阳 丁雨婷 程旭辉 张仲清 于岱江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