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张庄镇干部尚凯:践行“胡杨精神”马不停蹄冲上战“疫”一线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2020-02-22 12:20:34     大众日报客户端

2月18日晚上21:57,刚刚从疫情防控一线回来的张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尚凯给妻子拨打了视频电话。

此时,他们刚刚出生5个月的儿子已经熟睡。看了看睡着的儿子,简单和妻子说了几句,尚凯又要计划明天的工作。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25天在夜里和家里视频连线了,在他看来,最近能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刚接到南孙村群众反映,村内有从外省回乡人员,抓紧带着相关部门同志到村里核实一下。”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7点,接到“新冠肺炎”防控任务的尚凯,来不及多想,带着妻子给准备的几大包换洗的被褥和衣服,自平原县老家直奔抗疫一线。

他带领工作人员冲在第一线进行信息采集,并组织对全镇外省返乡人员进行拉网式摸排,对摸排出来的25名相关群众,逐一到现场进行信息采集、随访工作。“从初一开始,尚镇长每天都带头去村里进行摸排,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工作人员都是轮班去盯靠,尚镇长是一直坚持在一线。”张庄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刘慧说。

刚开始,群众对于防护知识还比较欠缺,这让尚凯急在心头。为此,他转遍了所有的村庄调研情况,并组织工作人员根据每一阶段的防控重点,录制了8条音频在各村巡回播放,通过微信公众号编发60余条相关信息,印发了4万张明白纸、悬挂了140个条幅。

“不行,不能让他回村!”2月12日,北孙村一名群众向尚凯打电话举报说。“冯大爷从安徽返乡前已经给我们报备过了,之前没有发热情况,只要他一家做好居家隔离就好了,期间我们还会组织医生、民警和镇村干部到他家里进行每天两次的随访,我们一定会做好相关工作,请你放心。”尚凯向举报群众耐心解释着。

对于返乡在家隔离的群众,在做到机关干部、民警、医护人员、村干部“四帮一”的同时,尚凯坚持每户必到,挨家讲解注意事项,不但在生活上提供帮助,还让群众消除心理上的恐慌。

大年初三,绳王村一名群众去世。接到管区书记的报备电话后,尚凯立即和管区干部到村里,耐心向村干部和群众做工作,“平时要简办,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要简办”。通过镇村干部的努力,疫情防控期间,该镇喜事均延迟办理,白事均当天办理完毕,没有发生一起因红白事导致的人口聚集。

以往,每到上午,群众就会在村内广场聚集晒太阳、聊天。在尚凯的发动下,张庄镇在全镇52个村(社区)每村成立了劝返队,对在村内聚集的群众进行劝返。

“尚镇长连续20多天吃住在镇上,很多群众,特别是自我隔离的群众,只要见到他,就感觉很踏实”,张庄镇派出所指导员安良玉说。

如何让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2月7日,尚凯就向镇党委建议每名班子成员帮包一个企业,同时安排一名机关干部驻企业,全面负责帮助企业做好防疫工作,在他的指导帮助下,目前,该镇镇区符合条件的的企业已全部复工。

“现在我感觉最亏欠的妻子,她怀孕时,我全程没在身边陪伴。孩子出生5个月,陪伴了不到10天。”说到这里,在工作面前从不服输的尚凯眼中泛起了泪花。

2018年9月,当得知需要选拔基层干部去新疆援助时,新婚不到一年的尚凯主动报名,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服务。妻子怀孕期间,他全程未在身边陪伴。去年9月妻子预产期时,尚凯才匆匆回到家中。妻子出院后第5天,他便又返疆工作。

“今年1月结束援疆工作后,我们让他先好好休个假期。可是他只在家休整了2天,就继续践行‘胡杨精神’,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紧接又冲到防疫一线。”对此,张庄镇副书记毕彦杰印象深刻。

“吃饭了吗?今天工作忙吗?没忘记戴口罩吧?”2月21日,在视频通话的另一端,父母关心的问着。为了工作方便,大年初一以来,尚凯一直吃住在镇上。“每天忙完跟家里视频的时候孩子基本都睡了,跟家里人不能说工作,怕他们担心。”

“一开始也很不理解,特别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一直在新疆。”尚凯的妻子直言到,“后来慢慢的理解了他,现在更多的是支持,让他免去家里的后顾之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李丽峰 孙凯 报道)

责任编辑:张海峰     签发:李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