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特邀专家解读报告|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2017-10-24 06:55:30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
打铁必须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有力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以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前提。五年来,我们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统一、步调一致,形成治党反腐的强大力量。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强基固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从转变作风破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正之风入手,从改进作风切入,从落实八项规定破题,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全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可以说“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作风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亮丽名片。
通过反腐败发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不懈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五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共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3453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已有48人落网。可以说,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用制度建设作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2013年,中央出台《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强调通过制定党内法规来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共修订颁布了90余部党内法规,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衔接,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制度治党取得重大成就。
二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点睛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三个全面都不能实现,有了这一笔其他就都鲜活起来。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积累和形成了大量新鲜经验,为我们今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丰富启示。
一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和根本之策。必须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
二是坚持治标和治本有机统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雷霆风暴的手段反腐败,是治标;实际上,在治标的过程中,我们党也一直在着手进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治党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三是坚持顶层设计和狠抓落实紧密结合。顶层设计是制定制度,使得全面从严治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更重要的是狠抓制度的执行。坚持全面从严,就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能让制度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在说、更是在做,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狠抓制度的执行落实,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四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把抓住“关键少数”和覆盖全体党员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关键少数”的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另一方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向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同步推进。
五是把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
三
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依然是摆在全党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也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的建设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决纠正。在问题和挑战面前,我们必须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思想觉悟,保持战略定力,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和妥协动摇的错误倾向。
二是进一步做好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三是要实现反腐败从压倒性态势走向压倒性胜利。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要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四是持续推动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和体系的创新完善。我们要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坚持,不断探索出一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要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这一经全国人大授权的法律程序取代“两规”措施,大大提升国家监察的法治化和科学化水平。
五是推进标本兼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我们要进一步在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工夫,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到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郑重宣示,就是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相信在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指引和巨大勇气鼓舞下,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在新时代把我们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换来党和国家社会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责任编辑: 刘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