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八仙过海!看临朐县辛寨镇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精彩之舞

2018-06-21 08:49:13 发布来源:潍坊日报临朐新闻

近年来,辛寨镇按照“突出特色、全域覆盖、整镇提升”的工作思路,组织各村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发展项目,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组数字显示,预计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6个,其中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的村3个,10万元以上的村22个,同时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7个,全面消除“空壳村”。

统筹规划,健全保障机制

谋定而后动,辛寨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确目标任务,出台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明确远期近期目标。2019年,中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的目标。

对这项工作,辛寨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镇财政先后拿出发展村集体经济支持资金100万元,对发展潜力大、预期盈利能力强的产业采取10-20万的有偿无息使用,对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采取无偿补助提供项目启动资金,先后支持启动了大峪村党支部领办优质桃合作社、三山峪山楂果品深加工、优质桃高产示范园、唐立黄桃罐头加工等6个村8个项目。同时把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特色种植、中央财政建设生态种植药用植物产业园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3万元以下的村倾斜,先后支持大高家庄村发展黄烟丹参基地项目、生态种植药用植物产业园项目,集体年增收5万元。

因村制宜,实现村村有增收路子

如何实现“村强民富”,坚持“一村一品”,走出自己特色之路是关键一招。近年来,辛寨镇以“一村一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把全镇49个中心村划分为区位优势村、资源优势村、产业特色村、生态资源村、土地经营村等五大类,探索出村级5条增收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

辛寨村、河北村、王家西圈村、张龙村、辛中村等13个村立足镇区优势,重点发展标准厂房、沿街商铺、集贸市场摊位租赁等物业经济增收,依靠租赁年收入增加42万元。

经济发展,产业为要。对产业特色突出的村,采取服务创收的方式,通过依托本地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增收。大峪村党支部领办的优质桃高标准示范园区,为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大峪村、唐立村等6个生态资源丰富的村,依托山东凤凰谷景区,将村集体闲置的房屋、废弃的校舍及其他设施,以合作参股或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企业发展农家乐住宿、生态采摘园等实体经济,同时利用村集体空地开发集贸摊位、停车位用于租赁,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分红和租金使集体年增收37万元。

大高家庄村依法流转村内土地2800亩,采用“党支部主导、合作社种地、老百姓分红、村集体增收”的模式,成立“高家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发包,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2万元。周家庄村在山林承包到期后,重新整理土地,开发边边角角,集体土地渗溢10多亩,种植树木发展林业经济,村集体年增收3万多元。

建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只有基层党建强,振兴乡村才有保障。辛寨镇强化党建引领,把打造过硬带头人队伍作为关键之举,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力量支撑,从而为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在去年底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增加村“两委”干部中经济头脑、懂经营的“能人”的比例,目前全镇村“两委”干部中农村致富能手、经济组织合作社带头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共82人,占全镇村干部的28%。

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多次组织村干部、合作社社员到诸城东方田园综合体、莱西市董家山后村等地学习先进农村管理经验。邀请县农业局专业技师、高级农艺师为村干部讲授果木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

落实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党建评议考核内容,列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对年度集体增收达到规定要求的村,适当给予村干部一定奖励和补贴,调动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责任编辑: 杨阳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