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窗丨年轻人熬夜是放纵还是放松?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文景

2022-11-27 16:10: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越夜越清醒”近几年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性话题。“熬最晚的夜,喝最烈的酒,敷最贵的面膜,吃最多的保健品”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作息常态。与生理上的睡眠障碍不同,年轻人的主动性熬夜是放纵还是放松?熬夜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如何拯救“小心肝”?

MobTech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夜猫”人群洞察报告》显示,超5亿的中国用户习惯熬夜到凌晨12点之后入睡,“夜猫人群”占我国总人口35.8%,18~24岁的“95后”占比高达36.1%,是熬夜的主力军。

年轻人普遍熬夜为哪般?

夺回“自我支配权”

与不少70后、80后熬夜源于“睡不着”不同,很多90后、00后,是“主动性熬夜”,也是“报复性熬夜”。他们白天忙于工作或学习,即便到晚上很困、很累,也要刷手机、玩游戏,尽可能增加休闲娱乐时间,不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就感觉不到“拥有了生活”,仿佛得了“熬夜强迫症”。

他们希望通过夜晚的时间来掌控自己的生活,摆脱白天工作带来的“被控制感”和“负重感”。作为一种心理补偿,熬夜行为似乎“合理化”。

他们并不认为,挤出睡眠时间看肥皂剧、玩羊了个羊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像是在这类“放空”中实现了状态和精力的“回血”。

小屏交互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视频软件看电影,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在淘宝购物,在小红书种草,每个App都是一个小世界……这样的刷屏,满足了个体不同的生活需求,也关联着各种不同爱好的朋友们,搭建起一个又一个熬夜社交圈层。

对于活力旺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旺盛,“赛博”空间给年轻人提供了社交和自我展示的舞台,社交需求被广泛挖掘,庞大的信息流和互相交流同好的小圈子占据着年轻人的时间和注意力,不知不觉就熬了一个又一个夜。

加班文化“衍生品”

自由职业者、互联网和金融工作者跻身最爱熬夜行业排行榜前三名,以BBAT(字节跳动、百度、阿里、腾讯四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缩写)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求新求变,工作强度非常大。晚上12点的互联网科技园区常常灯火通明,尤其是研发岗位的程序员,熬夜加班已是常态。打工人们不得不卷起来,成为奔涌的浪潮中一颗身不由己的小石子,被推着不断往前。

实际上,被动熬夜的背后,是加班文化。高强度的加班对员工身体将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各种急性心脏病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健康,大厂员工的健康问题屡屡在网络上引发讨论。

加班文化带来的工作压力,让熬夜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常态。

拖延症推波助澜

一部分年轻人熬夜,是拖延症的变种体现。他们或是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白天工作效率低,经常完不成了任务。当一天的工作快结束时,产生了愧疚感和焦虑感,选择熬夜补救未完成的任务。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努力拼搏”的认知偏颇,陷入循环熬夜的怪圈。


熬夜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首当其冲就是“伤肝”。从狭义角度来理解,“伤肝”是指肝细胞损伤。判断肝脏是否健康,可以参考转氨酶的数据。肝功能正常时,在血液中是只能查到很低水平的转氨酶。如果真出现“伤肝”(肝细胞损伤)现象,哪怕非常少量肝细胞损失,也会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超标。

人体是有昼夜节律的(生物钟),肝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同样也有。熬夜不打破了昼夜节律还是“剥夺睡眠”的行为,这无疑是增加了肝脏的巨额负担。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引发血清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对肝脏、乃至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熬夜不仅仅是“伤肝”,对大脑、心血管、皮肤、内分泌都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熬夜爆肝,不只是一句戏谑!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失眠只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常见表现。带着“怎么总睡不着”“要是明天还这样可怎么办”等等的担心和恐慌,睡眠障碍还能使人变得敏感、心烦、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势必对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拯救“小心肝”

睡前适量运动

像瑜伽、徒手HIIT训练等运动,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帮助缓解焦虑情绪。适量运动带来的能量消耗,会给身体带来“休息”信号,有助于睡眠。

调整状态、心理暗示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坚持在入睡前给自己心理暗示,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比如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桌子上,让自己没有熬夜的机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聪颖表示,到底怎么对待睡眠,怎么对待夜晚,大约还是要用松弛的心态理性地对待。当处于痛恨熬夜却因为不能自控或者难以入睡被动熬夜时,就需要重新调整自我状态了,拒绝自我消耗式熬夜才是正确选择。

相关阅读:熬夜,是“蜜糖”还是“砒霜”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