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电影节横空出世,无奈之举还是新时代的开始?

大众日报记者 戴玉亮

2020-05-09 15:36:4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5月6日,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这是一次线上颁奖,史无前例。5月1日至5日,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爱奇艺,举办春季线上影展。这次影展,虽然效果喜忧参半,但作为全球疫情大背景下的一次“试水”,注定会载入史册。从线下到线上,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还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云”颁奖。颁奖典礼仅有25分55秒,颁奖过程仅有12分钟。著名导演尔冬升一个人坐在影院中,陪伴他的只有17个装有获奖名单的信封。据了解,颁奖礼结束后,奖杯会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获奖者。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北京国际电影节春季线上影展,在5天的时间里,通过爱奇艺放映了32部电影。为了更像一个电影节,影展还特定邀请了陈凯歌、佟大为和谭卓作为策展人。展映影片分为“浪潮上岸”“热带季风”“女性瞬间”“光影书写”和“音浪狂想”5个单元。

记者注意到,展映影片中,除了《婚姻故事》《春潮》等5部影片属于线上首播外,其他影片都是一些旧电影,甚至还有《日照重庆》《浮城谜事》等年代较久的文艺片。为了营造实体影城观影氛围,本次映展还采取了限量抢票的方式,这引发许多影迷的不满。与此同时,因为担心资源流出,所有影片只能使用手机App观看,而且不允许投屏。网友胡倩表示:“我可以理解线上影展的意义,但不能理解只能用手机观影。”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位特邀策展人的加入没能够与线上影展形成良好的互动。是不是可以请陈凯歌导演谈谈他对展映影片的看法,或者请佟大为和谭卓分享一下参与线上影展的心得等等。

尽管有各种不足,对于电影节和流媒体合作这样的尝试,未来一定有其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业内人士认为,突破时空、接纳更多的观众、加快电影版权流转,这是线上相较于线下的优势,应该是线上电影节扬长避短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观影参与感、仪式感的打造,应该成为线上电影节聚焦的核心。

在国外,3月6日开幕的迈阿密电影节,受疫情影响取消了最后4天的放映。为了保证所有奖项仍然能够顺利颁出,组委会向评审团成员开放了在线观看余下场次的通道。随后的花园州电影节,则直接开启线上模式,把全部240部入围影片上传至网络。

今年4月,刚刚取消没多久的西南偏南电影节宣布将以虚拟展览的方式回归,并得到了流媒体巨头亚马逊Prime的支持。日前,40多部影片已经登陆亚马逊的视频网站,放映活动持续到5月6日,观众无需注册帐号或开通会员便可进行在线点播。

著名影星罗伯特·德尼罗为联合创始人的翠贝卡电影节,在推迟了4月中旬的原定计划后,近日官宣:将同YouTube合作举办名为《我们在一起:全球电影节》(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电影节定档5月29日至6月7日,将在线上展映来自包括戛纳、柏林、威尼斯、多伦多等20个国际重量级影展的作品。

对于线上电影节,戛纳掌门人福茂明确表达了“不理解”。对他来说,戛纳这个一年一度的电影人聚会,意味着目光、喧闹、欢呼和市场。福茂认为,电影节是一个地缘性组织,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环境,而互联网按照新媒体的逻辑,恰恰建立在去中心化的结构上。以互联网为媒介架构起来的电影节,虽然能够触及更多的观众,却也可能造成焦点的模糊和注意力的稀释。 

福茂同时表示,电影节绝不仅仅是放电影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许多其它的东西,如红毯、酒会、讲座、论坛、大师班、商业洽谈、映后交流、新闻发布会和奢华的开闭幕演出等等。

影评人称,“流媒体是否会取代电影院”的问题还未得到解答,“线上影展是否会取代实体电影节”已经成为新的争论焦点。国际知名电影节的经营者们,有的立场鲜明地反对举办虚拟影展,也有人在努力摸索线上模式的可行性。不可否认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线上和线下并非是你消我长的冲突关系,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全世界都在线上。线下改线上,这或许是一时的无奈之举,但无疑会改变业态。或许,电影节的线下线上并行的新趋势,已在不经意间悄然形成。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