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上岗,可行吗?

大众日报记者 文中

2021-09-23 12:26:3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在针对娱乐圈不良现象整治中,多部委推出了资格认证制度,如严格执行演出经纪人资格认证制度、严格执行主持人持证上岗等。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建议在明星艺人群体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具体说,艺人持证前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专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登记注册管理,凡是没有注册登记的,各类平台均不予录用。

建议一出,立刻引起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既然公务员要考试,教师也要考教师资格证,为什么艺人不能持证上岗?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艺人需要持证上岗吗?深入探讨,不难得出结论,艺人持证上岗,既无可操作性,亦无必要性。

首先说可操作性。艺术行业相对特殊,艺术创作是高度创造性、创新型活动,本身最大的属性就是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决定了无法用一把尺子式的标准来量化,考核的方式、标准,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一个艺人的演出能力、道理水平,相反会大大压缩艺术创作的空间。意大利名作《偷自行车的人》,导演为了更贴近生活,所有演员都是毫无演出经验的普通群众;《飘》的主角是从全社会大规模招选,最后才找到了一时之选的费雯丽……如果按上岗证,这些名作想来会大打折扣。

再说必要性。持证制度,核心是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制约,要么是行业门槛需要某些方面更高的标准要求,要么就是行业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需要增强制约力度。但这两条艺人都不具备,演出的角色有三百六十行,艺人的从艺门槛当然也不需专门设卡;特别是在整个演艺行业中,艺人并不处于主导地位,一旦某个艺人“翻车”遭封杀,投资方、制作方都会血本无归,对这种艺人躲还来不及呢。所以,以前艺人的失德行为高发,更多的是在典规不明情况下制作方对艺人的放纵而形成,是“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如今随着整治力度加大,只要典规明确,制作方对艺人的德行一定会视为首要的使用标准。这种情况下,艺人持不持证事实上就会成为一个伪命题。

艺人持证上岗,是一个不太用力就可驳斥的提议。但其中引发的某种倾向,更值得认真思考。这说明当前的文娱圈整治,很容易会让人产生一种思维——全面依靠严管,即在各个环节都“管”起来。倘若真如此,那整治就会陷入歧途。因为当前的整治,固然是对乱象有的放矢的“乱世用重典”,但根本的、长远的目的是繁荣文艺。文艺活动是典型的创造性活动,需要的宽松度远比其他行业要高,所以在管什么、怎么管方面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凡事一管了事,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创造,就会越管越死,本来的姹紫嫣红,管着管着就只剩下“黑白灰”,这样的教训,是值得警惕和汲取的。(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文中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