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雨中的扬州

2022-07-01 09:02:21 发布来源:百花洲知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很可惜,

错过了阳春三月,

我在夏日的雨中

来到了扬州。

扬州,一座2500多岁的历史古城,位于南京以东100公里处的长江北岸。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她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风景旅游城市的美名。作家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说:“扬州真像有些人说的,不折不扣是个有名的地方。”

说起扬州历史,不得不提三个皇帝。一个是隋炀帝,他给扬州与京城做了个大媒。一条京杭运河,连接了长江、淮河、黄河几大水系,让扬州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扬州让人心向神往。隋炀帝三下江南,为的便是扬州的精食美味、风情婉转。第二个是康熙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扬州,而且都是住在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家里,最多一次竟然住了22天。第三个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到扬州。“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扬州的佳人如风拂柳,扬州的生活轻慢飘逸,便是英雄亦沉溺。

走进扬州,首先要看古建筑。扬州的古城风貌保持得很好,最著名的当是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这条东西走向、全长一千多米的老街,是古扬州的交通要道,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体现出江南运河城市独有的风韵。

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进入东关街,立刻被它浓厚的历史氛围所感染。只见明清建筑鳞次栉比,马头高墙错落有致,仄巷窄弄曲折幽深,古宅旧园星罗棋布。清一色的石板路,早已磨得锃亮锃亮。路两旁的商铺、酒家、旅舍和会馆,全都覆盖着江南传统样式的青砖黑瓦,远远看去,深邃数里。一片青瓦,一幅画卷。雨滴顺着瓦片落下,敲打着你的灵魂。老巷的一切都因细雨的洗礼,散发出别样的韵味。

街面上商家林立,行业俱全,生意兴隆,市井繁华。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开业于200年前的四美酱园、谢馥春香粉店、潘广和五金店,100年前的夏广盛豆腐店、陈同兴鞋子店、乾大昌纸店、震泰昌香粉店、张洪兴当铺、庆丰茶食店、四流春茶社,50年前的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依然人头攒动,生意红火。这里还是手工业的集中地,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前店后坊遍及全街。光是这些老店的名字,就让游人万分新奇,眼花缭乱。是的,走遍全国,这是我看到的历史最悠久、如今最繁华、底蕴最深厚的古街了。

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还有大东门街、彩衣街等几条古街区。同样是窄而幽深、青砖黛瓦、青石板铺路,除了老字号店铺,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如个园、逸圃、汪氏小苑,还有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建于康熙五十三年的清真寺。

“绿杨深巷,人倚朱门”,这是郑板桥对扬州昔日风华的写照。婆娑杨柳,寻常巷陌,朱红院门,窈窕佳人,构成了一幅幅古代广陵风情图。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依然留存,这是古城扬州风貌的历史见证。

出东关街,我们走进“个园”。这是一处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在原明代“寿芝园”基础上拓建的住宅园林,以叠石艺术著名。最大的特色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用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誉为“国内孤例”。建造者采用不同质料的石料,以竹和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十二生肖石象征春天,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景色,黄石烘托秋天群山的挺拔,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景惨淡如睡”的诗情画意。旨趣新颖,结构严谨。雨中的竹林越加苍翠,空气清新湿润。我们顺势前行,尽览四季秀景。

扬州是最宜烟雨的。雨依然在下,城市淹没在烟雾中。远远望去,五颜六色的伞,与美景融为一体,很有诗意,恰似一幅《雨中江南》画卷。虽然不是烟花三月,但这蒙蒙的细雨,的确别有风味。

我们来到“何园”。何园又称"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雨滴打落在屋檐上,顺着屋檐往下流,为屋檐装上了一片精美通透的珍珠雨帘。拂面而来的是被雨水浸湿的阵阵微风,风中又冗杂了几分淡淡的花香和几分泥土的清香。迂回曲折的长廊将各个院落完美地衔接在一起,鲜花竞相开放,鸟儿放声歌唱。何园就是一幅画,园中漫步的人,自然成为画中一景,“晚清第一园”的称号果然名副其实。行走在园中,只觉与这园内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了。

扬州真是一个充满柔情的地方,而烟雨蒙蒙下的古城更显得清新别致,所有的愁情都被这淅淅沥沥的小雨抹去,只留下一份宁静。徜徉在石板和乱砖铺成的小路上,巷子里飘出轻轻的乐声。抬头是黛瓦砖墙,古朴依然,典雅依旧。琴声静静流淌,似山泉叮咚。这一刻,所有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只听见灵魂在低低地吟诉。站在这里,闭上双眼,打开心扉,忘记一切,雨声和音乐融进灵魂深处,尘埃与烦恼飘扬九天之外。

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城市缺少了点什么,那么就缺少一点本质的灵魂。”可扬州不缺,这古街和园林就是最好的明证。城市是有灵魂的,那是在繁华中永不没落的文化底蕴,是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不停的探索前行。

走进扬州,必须去看“瘦西湖”,否则就是暴殄天物。瘦西湖名气很大,一个“瘦”字,道出了她的美丽和温柔。瘦西湖的美是独有的,与其说是湖,不如说是一段装修精美的河道。看到了瘦西湖,你才知道什么是江南、什么是水乡、什么是扬州。雨中游览瘦西湖,更是别有味道。

瘦西湖以窈窕曲折的湖道,串起了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清秀靓丽,媚态动人。整个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婉约秀美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形桥,汉白玉栏杆立于两旁,远远望去,犹如玉带飘逸。观音寺白塔呈八角形,砖石结构,重檐亭式塔身,高306米,是瘦西湖中最亮的风景。五亭桥因为建在莲花堤上,桥上建有五座风亭,就像五朵莲花,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桥梁。钓鱼台三面临水,一道长堤与小金山相接,站在台上可以看到五亭桥、小金山和白塔。密密细雨中,诗情画意的瘦西湖,每一景都醉人。

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就想起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这是晚唐风流才子杜牧眼中的扬州。走进扬州,你会被这座千古名城的文化积淀所吸引。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欧阳修、苏东坡、姜夔、扬州八怪,一代代的文人雅士,都被扬州的景色所吸引,吟诵出瑰丽动人的诗篇。

而“扬州八怪”的传奇,更是让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的文采与风雅。这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画派,是一个热爱艺术、敢于创新的群体。他们生活清苦,深知官场腐败,蔑视权贵,行为狂放,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而曾经做过山东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名气最大,诗书画世称“三绝”,成为清代画风独特的文人画家和扬州文人的标志。他的“难得糊涂”和“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至今被人称颂。岁月更替,斯人已去,诗还在,画还在,音容笑貌还在,扬州风华依旧。

走进扬州,必须要品尝淮扬菜,这是闻名天下的美味佳肴。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扬州名菜以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这“三头”为代表,单是那道“清炖狮子头”,一筷子叉开便可闻到浓郁的蟹香,滋味悠远,利落爽口。而“大煮干丝”则充分体现了淮扬菜的刀功,“三套鸭”则是将菜鸽藏于野鸭腹中,再将野鸭藏于家鸭腹中,独特的创意,造就了野鸭喷香、菜鸽细酥的无上美味。还有各色点心和小吃,让游客垂涎三尺,啧啧称赞。

扬州美味最大的特点是食材简约,做工却极为精细。最为特色的当属“蟹黄汤包”。皮薄如纸,吹弹可破,呈上来时往往已被晾至最适宜食用的温度,“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借用吸管戳破表皮,汤水顺着吸管滋溜进了嘴里,满口都是饱满的蟹黄味。清早食一只盈盈的蟹黄汤包,一整天都有满足的感觉。还有一道“文思豆腐”,豆腐如丝之细,浮于清水之中,好似逍遥游中的意境,苍茫人世,大海浮游。

冶春茶社是扬州美食的一道招牌。冶春的点心最有名的是黄桥烧饼和淮扬烧麦。烧饼分甜咸两种,甜的是糖馅,咸的是葱油。烧麦以糯米为馅,有少许肥瘦肉丁和香菇,外皮也是薄薄的,晶莹剔透。食一口,便是一嘴鲜香。还有富春的包子、共和春的饺面、馄饨,各有各的美味。坐在环水的茶楼里,凭窗远眺,湖光山色,夏雨微扬,是在闹市中,却又好似在闹市外。

细细想来,这扬州古城,就似一个温油水润的灌汤包,一口下肚,瘦西湖的秀美、东关街的繁华、扬州女子的娇柔、淮扬美食的动人,都尽数装进肚中,打包带走,让你慢慢品味,细细思量,念念不忘,还想再来。

(2020年7月8日于泉城)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