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口号六十七条》钩沉:寻找张宝珽

大众日报记者 于岸青

2022-12-13 17:43: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蒙满战争烟尘的《战术》一书里,还夹着一份宣传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口号六十七条》。它只有巴掌大小,全文均为手工刻写,字迹工整,全文无一字不能辨识;采用土纸单面油印,每页折叠,白棉线装订而成;边口处还细心地标上了页码,虽然仅有四页。“六十七条”由“华野十纵八十七团”翻印,时间是1948年5月10日。

这份宣传品显然是《战术》一书的所有者张宝珽随手夹在书里的。

在《战术》扉页上,我们看到的是1947年1月21日的山东野战军十一师十七团二营五连的张宝珽。1年4个月过去,小小的宣传品示意着张宝珽已随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七团,转战来到了豫东。通过张宝珽,我们仿佛跟随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华野十纵,一起驰骋鲁中,转战鲁西南,挺进豫皖苏,逐鹿中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口号六十七条》颁布于1947年10月10日,67条口号中的第一条正是那句响彻全中国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6月底,刘邓12万大军一举强渡黄河天险,随后挥师千里进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不久,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大军挥戈西进,三支大军与国民党军逐鹿中原,创建了中原解放区,完成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任务。9月,在陕北佳县神泉堡的窑洞里,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指出,“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在今天,则是实现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宣言》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从而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彻底解放全国的总目标,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67条口号,为此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军政首长同志们:现在我们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六十七条,你们接到后,应即发给全军指挥员、战斗员,逐条讲解、牢记、认真实行。”

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在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后,1947年8月强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1948年3月,与刘邓大军会合,解放了河南新蔡城,奔袭汝城,收复南驻马店、确山等。接着5月2日—17日,华野十纵参加宛西战役,攻占城镇10余处;5月29日—6月3日,参加宛东战役,将敌第58师围歼于南阳以东之马刘营地区。

从时间看,正是在这两场战役之间,八十七团翻印了这份小小的宣传品。

八十七团的“六十七条”在前边类似前言的部分,开始便指出意义——“我军进入新地区,群众对我军不了解,所以宣传工作甚为重要,把我们的政策和主张宣传的好,新区易于开辟,否则便收到相反的作用”。

接着举出实例点明问题,“如近来涂写墙标,有些同志很注意,但有些同志对这一事很不够重视,也不分清写标语的地点,只潦草写一套,如汝南城东门有一条‘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写成‘打倒南京去活捉蒋介石’;水屯街里有一条‘男女平等’右面把一个贫字写上了,不是成了‘男女平等贫’吗?”

为了纠正以上出现的问题,也便于基层部队的实际操作,八十七团将67条进行了分类,分为“乡村多写”“城市多写”“一般的”三种,特别提示大家要“根据当时当地具体情况运用”,“不要一庄或一块地方写二三条一样的”。

另外,在具体的条目上还有注释,如27条“穷人要翻身,加入解放军”后注明“尤其是27条更不宜在新区写,以免特务造谣”;在“开仓济贫”后注明“在已经没收仓库墙壁上写”;“人人有书读”后注着“可在学校门前多写”。既便于战士们理解,也便于操作。

透过74年的时光,我们依稀看到,在战斗的间隙,张宝珽率战士们,在他们的所到之处,将这些口号,“向全国人民,向蒋党蒋军被欺骗被胁从的人们,普遍地书写、张贴、印发、宣讲”,他们要把这个信念传播出去——“万众一心,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我在网上搜集“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八七团”的资料时,无意中看见了同学陈璞平的名字。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他的父亲,一位可敬的老军人,不仅是华野十纵八十七团的,而且就是二营五连的。

陈璞平的著作《无字碑》,通过父亲不懈寻访在战争年代失踪战友的经过,忠实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和华野十纵的战友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青春岁月。数年中,伴随着寻访过程,他无数遍聆听父亲的回忆,采访父亲的战友、部队并实地考察,从部队基层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的真实样貌。但书中并未提到张宝珽,况老父亲已去世多年,从陈璞平这里无法得到有关张宝珽的更多情况。

他帮我联系了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宣教科的刘树松。刘树松多年研究华野十纵这支从渤海之滨出征的大军,各种资料了如指掌,然而他从所掌握的资料里也没有找到张宝珽的名字。

几乎是同时,在滨州党史办侯玉杰那里,我有了收获。听说我在找华野十纵的资料,他送我一本华野十纵将士们的回忆录——《从渤海之滨到武夷山下》,其中时任八十七团三营教导员的刘华有多篇回忆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里他都提到了三营的“张宝廷”,而“张宝廷”正是“张宝珽”。

1947年11月,华野十纵二十九师攻打鱼台县城时,张宝珽已任八十七团三营八连连长。战斗计划是架梯桥过外壕,树云梯登城墙强攻,八连的任务是保障。总攻开始后,张宝珽亲率一排架桥,树起云梯,顺利完成了攻占与巩固突破口的任务,配合七连成功登城。此次战斗仅用了5个半小时便取得了胜利。

1948年9月,华野十纵外线作战归来,参加了济南战役。八十七团担负的任务是突破济南外围西线玉符河防线,战斗打响的当天晚上,八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侦察玉符河是否可以徒涉,半小时后,张宝珽向营教导员刘华报告:“玉符河可以徒涉,敌人后面没有设防,也没有警戒。”接着刘华命八连抄到敌人的背后迂回奇袭,协助七连正面进攻。深夜,正面进攻打响后,张宝珽率两个排从玉符河涉水迂回到睦里庄,插到敌人阵地背后,奇袭常旗屯,直接拿下敌二一一旅旅部,生俘敌旅长及副官等十多名军官。张宝珽马上对敌旅长展开政治攻势,要他立即下达命令,让他的部队缴械投降,立功赎罪,敌旅长只好照办。这加速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进程。到次日晨5时半,八十七团就全面突破了敌人玉符河防线,攻占了常旗屯,为最后解放济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宝珽的战场表现堪称机智勇敢。

随着三大战役的推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句口号从北到南,越喊越响亮,一路喊过长江、喊到南京。“这简洁有力、气势恢宏的口号,配合解放军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路凯歌。这句口号成了解放军的精神旗帜,成了蒋家王朝的丧钟挽歌,真正声震全国、声震全世界。”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资料里,张宝珽似乎消失了。刘树松介绍说,华野十纵29师在打淮海战役时伤亡2700多人,伤亡率达到16%,“那是一个坎儿”。

擦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我馆这两件红色藏品,从1947年1月21日开始,它们串连起解放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也真实反映出人民军队在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两方面都过硬的本质。

它们散发着“张宝珽们”所代表的精神,依然煜煜生辉。

(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馆长 于岸青)

相关链接:

《战术》:披着战场硝烟的军事教材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