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济宁”的另一面

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2023-03-01 14:56:3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提及济宁,多数人会给济宁加上一顶“文化”的帽子。因为,济宁是文化名市,文物古迹多、文化底蕴深,孔、孟、颜、曾、子思等五大圣人,以及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水浒文化等,文化“群星”荟萃,自带光环,声名远扬。

济宁高新区创新谷 摄影 吕光社

但济宁市最近组织了一次聚焦“231”产业集群集中采访,行程一周,到访9个县(市、区)、16家企业,让记者对“文化济宁”的另一面有了新的认知:制造业顶起了经济大梁,“制造强市”正一步步走来,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实力、竞争力日增的济宁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迈向高质量。去年,济宁高端装备产业年营业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高端化工产业年营业收入也已达900多亿元,突破千亿元指日可待。

济宁的这两大产业是优势产业,而且后劲还很足,山能智能矿山装备制造基地和小松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项目投资均过百亿元;恒信集团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项目、庚彩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投资均过50亿元,建成投产后将给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两大产业提供新动能,两大产业也将继续高歌猛进,换档升级,再续辉煌。

珞石智能制造未来工厂项目 摄影 吕卫锋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且有很强的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是地方经济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柔性协作机器人、矿用设备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乘势而上,涌现出珞石(山东)、天河科技、水泊焊割等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而且在行业内拥有很大的知名度。济宁新材料产业也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去年营业收入达430亿元,同比增长27.38%。

济宁的新能源产业年营业收入尽管刚刚突破百亿元,但增幅厉害,2022年较上一年增长31%,后续发展潜力和活力十足,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去年总投资140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汉行钠离子项目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将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产品独占鳌头。济宁强力推动制造企业进行科技创新,620家攀登企业与“国字号”“中字号”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合作成果非常丰硕。

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推进会 摄影 吕光社

珞石(山东)实现了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37分钟即可完成1台机器人本体装配,为国内首创;山东汇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规模不是太大,但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床,生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活塞和新能源汽车压缩机动静盘国内市占率超过80%,打破了日韩的垄断。医药龙头鲁抗医药加强与中科院、山东大学以及美国、古巴、韩国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合作,建设了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平台等4个高标准研发平台,18个产品在国内位居第一,并开始向生物医药进行转型升级。

济宁经开区省级双创示范综合体 摄影 吕光社 

——产业链条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链条变长变壮。围绕“231”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济宁梳理了19条核心产业链,绘制29个产业链图谱,邀请赛迪研究院、省市产业研究院对产业链进行分析论证,建立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库。

同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产品、技术。推广“济品济用”优质产品,帮助企业建立本地化供需关系。洲蓝环保、天意机械等节能环保企业强势崛起,将为“231”产业集群提供更好的节能环保支撑。

东宏管业 摄影 杨国庆 

——发展势能不断增蓄,制造业后劲强大。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济宁今年新开工了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有70个项目纳入全省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总投资767亿元,涉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必将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山东晶导微电子生产车间。摄影 杨国庆 

不可否认的是,济宁制造产业集群还有不少薄弱的地方,比如产业结构偏重、产业档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但济宁市连续实施干部助企攀登行动,实施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五大要素保障,“231+1”先进制造产业将再上新台阶,撑起经济的大盘。

“制造强市”“智造济宁”,未来可期。先进制造业必将成为济宁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智造济宁”也将与“文化济宁”一道成为孔孟大地、运河之畔、黄河岸边的“双子座”。(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