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上“悬河”!万里黄河第一隧贯通

大众日报记者 王健 常青

2021-01-23 10:29:5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年1月23日,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泺口浮桥渡口旁,随着“黄河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土而出,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西线隧道胜利贯通。至此,“万里黄河第一隧”,我国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全线贯通。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通车,届时,开车最快4分钟、乘坐地铁2.5分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小时车程。

超大盾构首穿地上“悬河”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工程线路全长4760米,隧道长389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米,设计为双管双层,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隧道管片外径15.2米,是目前黄河流域最大直径的隧道,也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

万里黄河自流入河南开始形成地上“悬河”,到达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

2019年9月开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和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的“黄河号”和“泰山号”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先后始发掘进,首次开启人类历史上对地上“悬河”的伟大穿越。

每一台盾构机长166米,总重4000吨,装机总功率8688千瓦,最大推力199504千牛。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相当于5层楼高,刀盘主驱动的核心有14个变频电机,总功率4900千瓦。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6.5巴,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如遇突发状况上层6分钟完成疏散

“万里黄河第一隧”设计为双管双层公轨合建盾构隧道,上层为公路双向6车道,下层为轨道交通以及排烟通道、管廊和逃生通道,实现一次穿越黄河的利用率最大化,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铁四院隧道专业高级工程师何应道说,为保证道路及地铁的通行限界需要,铁四院研发了高度可调节预制箱涵,较常规方案,可减小隧道内径20厘米,不仅直接节约工程造价,而且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节约使用土地资源。

水下这么深,公路和轨道合建,遇到突发事件,救援如何保障?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内设置了消火栓、水喷雾、灭火器、广播、紧急电话、视频监控、设备监控等完备的防灾救援设施,通过中央计算机形成有机系统,如遇突发状况,可实现上层道路6分钟完成疏散,下层地铁区间30分钟完成疏散。”何应道说。

经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数千名员工的艰苦努力,东线隧道于2020年10月30日率先贯通,西线隧道随后贯通。根据有效掘进时间统计,平均每天平稳掘进10.8米,创造了同类隧道施工的最新记录。

书写济南“北起”新篇章

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南京、武汉、杭州、广州、长沙、天津、兰州……拥河发展、携河发展的浪潮此起彼伏,奔涌向前。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蜿蜒来到济南。上起平阴东阿,下止济阳仁风,自西向东流经9个区(县),绵延180余公里,占山东黄河河道总长近三分之一,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曾经,因为经常决口泛滥,黄河成为制约济南发展的瓶颈;而今,黄河大汛实现安澜,38年未遇洪水,20年不曾断流,黄河水越来越“清”,黄河为济南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城市用水。

济南市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从人水相争走向人水和谐,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将黄河变为城中河,是泉城发展的一盘大棋。泉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正在激情扬起,济南跨黄河向北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开启。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之一,隧道建成后,济南城市中轴线穿黄北延,向北通达309国道、济南北部新城,通过黄河隧道开车4分钟过河,15分钟抵达城市中心。打破天堑,“北起”加速,先行区建设日新月异,济南正加速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常青 实习生 秦晓月 通讯员 刘福昌 丁翔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