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山东港口“十四五”准备这样干
大众日报记者 吴荣欣
2021-05-27 09:48:2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港口集团牢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责任使命,围绕打赢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绿色“港口圈”建设贡献了山东港口人的智慧和经验。
展望“十四五”,围绕国家减污降碳的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在深入开展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山东港口正积极发挥优势,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优化用能结构、优化运输结构、优化港口结构”等重点方向,高标准谋划“十四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优化用能结构,夯实双碳目标实现基础
港口是传统的耗能大户。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中,科技创新赋能成为山东港口落实本质环保的重要途径,并进城了成功尝试。以自动化码头建设为例,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建设运营了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采用全电驱动、智能化控制、自动化运行,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引领行业清洁用能新模式,实现了绿色、智能、零排放。
“十四五”期间,山东港口将通过严控燃油设备采购,打造国际领先的港口流动机械电气化示范工程;持续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推进以青岛港为龙头的“中国氢港”建设;推进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的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大清洁能源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和清洁能源使用,夯实双碳目标实现基础。
计划已定,重在落实。4月29日,山东港口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山东省海上风电母港、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示范港、“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以山东港口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为试点,充分结合地方新能源规划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需求,开发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资源,助力港口和地方高质量发展。
优化运输结构,打造全方位绿色输运方式
2019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5年,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60%以上,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到2035年,重要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显著提升。”
运输结构的调整不仅是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交通运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东港口全力打造绿色物流,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转铁”,2020年完成海铁联运超200万标箱,领跑全国沿海港口。
“十四五”期间,山东港口将通过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提高到港货物集疏运绿色运输方式的比例;积极跟进海河联运发展,以小清河复航为契机,推进干散货、集装箱海河直达运输;进一步完善油品管道运输网络,形成以管输为主、铁路和短途绿色公路运输为补充的油品储运保障体系等举措,助力山东地区绿色低碳交通发展。
特别在油品管道运输网络建设方面,近几年山东港口有丰富的成功案例,例如山东港口青岛港实施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建设,构建了省内油品绿色安全疏运通道。经测算该管线一至三期投产后年输送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可减少油罐车运输车辆约100万车次,降低碳排量约16.5万吨,每年为山东炼化企业可降低三分之一的原油运输成本,节省近15亿元。
优化港口结构,树立港产城融合中国标杆
“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而“城”则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推进“港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是做好港口转型升级、临港产业聚集和港城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成立一年多来,山东港口怀揣“当好港小二”的热诚,奔走在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路上,与济南、青岛等16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港口、城市联合体。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牌合伙人”,并成功实施了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海龙湾项目,实现“港、产、城、海”绿色、协调发展。
“十四五”期间,山东港口一方面将优化港口布局,促进四大港口集团协调融合发展,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合理的分货类运输体系。另一方面调整港口功能,统筹产业优化和港城协调发展。优化港城空间布局,加快城市核心区码头功能改造,从治理环境污染、减少交通影响、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推动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实现港口转型与港城和谐共荣。
山东港口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介绍,山东港口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对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未来,将围绕“港口布局科学合理、用能体系清洁低碳、能源资源节约循环、港口生产清洁高效、绿色智慧运营高效、港城发展和谐一体”的思路,全力打造“天水共蓝、港城共融,智慧联通、多方联动”的世界一流绿色港口。
责任编辑: 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