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全民进入“扫码就医”时代

大众日报记者 王凯

2021-05-14 19:28:3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5月14日,“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枣庄专场在济南举行。

据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同志介绍,枣庄市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丰富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2745个,实际开放床位2491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万余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24.32%、69.13%与72.66%;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6.10张、2.82人与3.49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56.01%、52.43%与98.30%;全市卫生总资产由2012年的41.86亿元增加到161.92亿元,增长286.81%。

生命至上,高质量发展体现民生温度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展开,第一时间建立全市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科学制定防控方案,有效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现代化手段,迅速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与精准防控的强大防线,仅用19天的时间就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全市2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密接排查全覆盖、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全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54个乡镇被确认为国家、省卫生乡镇,实现了由煤城到“美城”的转变,城市美誉度、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命名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584个,城市建设微观基础逐步夯实。

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惠民。规范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轻就医负担8.12亿元。

创新驱动,医疗服务汇聚科技力量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打造“上引、下带、跨域”模式,成立枣庄市立医院医疗集团等各类医联体37个,精心打造信息化平台与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全民进入“扫码就医”时代。全面取消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建成医学影像、远程心电等资源共享及胸痛、卒中等六大中心各26家,成立质控中心41家,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顺畅。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20.1亿元,先后完成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与市立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市医养康复中心等一大批卫生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抽调200余名医生开展帮扶,选派15名“业务院长”援助薄弱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设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36个,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教兴医,出台《关于实施枣庄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三年攀登计划的意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4 家,引进“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名。

坚持预防为主,公共卫生服务筑牢坚实屏障

疾控体系改革加快实施。实施市、区(市)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调整充实职能编制,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首席专家与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激发了疾控机构人员活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项目与市胸科医院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经验得到国家部委肯定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成效明显,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准扎实。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2万余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儿童、孕产妇、新生儿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全市64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82个,团队成员5223人,签约200.66万人。

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彰显特色优势

外引内树,营造中医发展氛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签约合作,依托市中医医院组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经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紧密合作,共有30位全国名老中医授徒54人,“柔性”引进中医药名家500余人次定期坐诊讲学。

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针灸全科化”入选国家第一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典型经验,“北针南灸”领军人物设立院士工作站和热敏炙分院,区域中医药发展高地初现规模。目前,全市共有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省级中医药特色卫生院18处、省级优势专科15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实现全覆盖。

实施“三经传承”战略,中医药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先后6人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建成省级以上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积极组织“西学中”培训,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入推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凯 实习生 孙栗昕明 报道)

责任编辑: 张西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