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故事蹲点记⑦丨幸福民生的山东答卷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陈巨慧 齐静 蒋鑫 刘一颖 蒋兴坤 王召群

2022-05-09 06:44:0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众日报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的五年”大型全媒体蹲点报道。记者走进全省16市基层一线蹲点调研,生动讲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党员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典型故事,集中展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汇聚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今天推出第七篇报道《幸福民生的山东答卷》——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陈巨慧 齐静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假如,请山东人谈谈这几年的民生感受,我们会听到什么?

一个“暖”字,或许会是大家共同的关键词。

“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山东落地为一件件直击人心的民生实事,一项项见于细微的民生举措。齐鲁大地上,不断书写着动人心弦的民生故事。

房三留的新生活——

“现在跟城里没啥区别,真心感谢党”

64岁的房三留,是东明县焦园乡辛庄村村民。

九曲黄河蜿蜒入鲁,流经的第一个村庄就是辛庄村。黄河的每一次漫滩,也最先影响着辛庄村的命运。

“那时,父母就想着‘别再冲垮我家房子了,把房子留下吧’,加上我在家排行老三,所以给我起了‘三留’这个名。”

这是一个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的名字。即便是有着美好的期盼,房三留的父母还是盖了三次房。到了自己这辈,土坯房改建成了砖瓦房,但也难逃洪涝之苦。

牢记嘱托,山东从2017年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历经多年奋战,包括房三留在内的全省60万滩区群众都有了安稳的家。

去年,房三留和村民一起搬进了新村台——黎明社区。选房时,他和老伴儿加上母亲,再加上大儿子一家三口,按照一人35平方米的标准,选到了一套21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按照这个标准自己盖至少得30多万元,我们只花了6万元就住上了。”

搬家时,老家的家具房三留一样没带。液晶电视、立式空调、一体式厨房一应俱全,冬天还有暖气。社区里,超市、卫生室、幼儿园、小学、银行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房三留说,“现在跟城里没啥区别,真心感谢党!”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答卷中,山东篇章浓墨重彩。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山东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攻坚克难,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曾经的穷乡僻壤拔掉穷根奔小康。

“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2021年10月21日上午,总书记来到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看望黄河滩区迁建群众。总书记同乡亲们说,“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

当房三留步入新生活时,齐河县刘桥镇流洪社区脱贫户焦方军也在村里干上绿化公益岗,每个月有600元收入,妻子董俊英干助老岗,每月收入300元。

去年山东帮助40.67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今年又推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截至2022年4月上旬,全省已开发城乡公益岗40.97万个,安置上岗23.1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2.43%、57.85%。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山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扎实开展产业就业帮扶……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小童童一家的新希望——

“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等不起慢不得”

孟女士,济南市历下区居民。对民生改善,她的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历下区81万常住人口中,有2个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孟女士5岁的女儿童童(化名),是其中之一。童童10个月大时被确诊,在求医过程中,孟女士知道注射进口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能改善孩子的病情,但费用太高。

“孩子要终生用药,第一年打6针,以后每年打3针。最初一针70万元,即使后来降价为一年药费50多万元,对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孟女士说,最终家里选择了保守治疗。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去年年底,经过国家医保部门“灵魂砍价”,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降至3.3万元左右一支,并正式纳入医保,山东于今年1月1日起落地实施。

得知这一福音,孟女士说:“那一刻真是喜极而泣。”

与此同时,历下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也立即开展了排查,衔接好药品配送、诊疗以及医保报销等环节。历下区医保局党组书记马宏展说:“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等不起慢不得。”

从1月到3月底,童童已经打完4针。孟女士算了一笔账:4针住院费用一共141692元,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6.6万元。因为还购买了济南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齐鲁保”,个人承担费用超出2万元免赔额的部分,能报销80%。这样算下来,个人实际花费约3万元。

童童如今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在街道的帮助下,我们通过残联申请了免费的康复训练,通过1个多月压腿、拔筋训练,体能正慢慢赶上来。”孟女士说。

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奋斗路上,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看投入,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八成左右,支持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43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掂饭碗,2017年至2021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都超过120万人,增收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

观社保,带量采购一年减负134.7亿元,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民生保障更加给力。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民生新需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庆刚说。

社区书记的骄傲——

“每个网格都有‘民事账本’”

“请小区9栋1单元居民到小花园北侧做核酸检测。”

“请在智慧平台预定蔬菜的居民下午5:00领取。”

在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李尚良每天都能通过智慧社区入户终端,收到推送的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接收信息。“以前是楼长挨家挨户敲门通知,现在大家都按通知行动,便捷又高效。”李尚良说。

智能刷脸门禁、线上团购、核酸检测信息推送……在疫情防控中,上流佳苑社区利用智慧社区系统,创新方式做好居民组织动员服务工作。“做好疫情防控,让信息多跑路,现在社区投入的人员配置不到以前的1/3。”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说。

“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重大命题,山东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烟台市芝罘区大海阳社区,一共划分4个区片、13个网格,建立三级网格工作体系。让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特别引以为傲的是,“每个网格都有‘民事账本’,让网格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接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单位等资源优势,采取‘项目化’服务跟踪解决。”

社区居民张晓慧就是受益者。去年2月,张晓慧刚过40岁生日,却由于公司项目调整而失业。“上有老,下有小,我也没想好怎么办,就把烦恼告诉了网格长。”张晓慧说,没想到信息汇总到社区后,解决办法很快就被提出。

不到三个月时间,大海阳社区对接有关部门打造了“公益创客空间”,张晓慧和社区其他9名失业人员成为首批学员,接受了为期半年的烘焙、餐饮服务等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来,顺利在一家快餐店找到工作。

2019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了一批创新成果。目前,全省城乡共划分基础网格16.8万个,网格员达27.5万人,实现全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解决问题、办理事项累计达1800余万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山东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出符合省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说。

(□记者:蒋鑫 刘一颖 参与采写)

最是为民暖人心

□ 本报评论员 刘帅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看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最直观最温暖的诠释就是民生改善。

盘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大事实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价值导向。坚持精准脱贫,曾经的穷乡僻壤拔掉穷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狠抓生态环保,水更清、山更绿,全省“气质”持续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以保就业促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超过120万人,增收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持之以恒抓民生改善,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交出了一份厚重结实的民生答卷。就业更有保障了,腰包更鼓了,吃用更放心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未像今天这般强烈。

民生改善,讲求的是心碰心、实打实。五年来,从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到带量采购为全省群众减轻医药负担,再到开发扩容城乡公益性岗位,一系列有温度暖人心的举措行动,有效解决就业、医疗、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让更多人能够分享发展红利,更为释放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创造了条件。事实表明,抓民生顺民意,赢得的是民心,推动的是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本身就是为民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发展智慧的集中彰显。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追求效率、注重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共富,不断让发展红利有效转化为民生福祉,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①丨创新发展的山东活力

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②丨动能转换的山东之变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③丨高水平开放的山东平台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④丨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⑤丨“走在前”的山东精气神

点击查看:山东故事蹲点记⑥丨向海图强的山东乐章

责任编辑: 蒋兴坤 王召群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