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黄少安:半年报亮眼,山东经济增长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2021-07-27 06:15: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年上半年,山东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特征。

从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看,山东继续保持总量和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制造业和农业优势继续保持和扩大,这有利于山东和全国实体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和改善;服务业和新经济增长迅速,正在形成新优势。

综合来看,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更加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扎实,增长潜能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上半年,山东生产总值为38906.35亿元,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1%,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看,投资方面,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6.3%。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3.7%,两年平均增长8.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15.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0%。

消费保持稳步增长和一定的结构优化。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1.8亿元,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6.1%。升级类商品旺销,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1%、55.3%和45.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7.9%、26.1%和16.8%。全省网上零售额2564.7亿元,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16.1%。

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13398.6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出口7581.5亿元,同比增长43.8%;进口5817.1亿元,同比增长40.0%,贸易顺差1764.4亿元。与苏浙粤相比,我省上半年进出口、出口增幅均居第1位。对前6个贸易伙伴国或地区进出口都有大幅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达到41.8%。贸易质量有所提升,省内货源地出口占全省出口的90.3%,比上年平均水平提高9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约54.5%,占全省出口的43.6%。

从产业结构看,首先,制造业增长显著,与2016-2019年四年平均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前四年平均2.7个百分点,高端工业快速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5%,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0%,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彰显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巨大优势。

其次,服务业加快恢复,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整个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176.6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8%,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比GDP两年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GDP占比达到54.4%。

最后,农业继续保持高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818.6亿元,同比增长9.2%,为全省和全国的物价稳定、经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基础上,全省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3.9万人,已经接近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50%,快于计划进度,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重点群体就业好于预期,预计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不低于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未超过3.5%,保持在合理区间,劳动参与率连续3个月上升,5月底达到68.9%。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4元,同比名义增长11.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4%。由于国际国内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2%,涨幅比一季度扩大4.0个百分点,但由于下游产业更加分散,消费者支付意愿和能力有限,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从PPI到CPI的传导短期内会被限制在一定幅度内,即短期内CPI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公共金融方面,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0.3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2.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36.4亿元,增长26.1%;其他金融领域运行稳定,存贷规模都有一定增长,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所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销售市场运行良好,总体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迎难而上、化“忧”为“机”

当前,山东发展正处于“黄金期”,各种有利因素积厚成势。但与此同时,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呈现出好中有忧、忧中有机的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国内宏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双循环尤其是国内循环逐步畅通。但有几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一是疫情影响仍然存在,特别是对经济大省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二是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经济的不良影响较大且将逐步显现;三是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部门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用工成本提高、融资困难、产品市场受阻等困难;四是民营经济活跃度仍有待提升;五是稳就业压力较大,同时优质劳动者过度向非实业部门涌入;六是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部分居民的生活压力加大。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太多,不仅在进口数据上呈现“量跌价涨”特征,而且一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上游企业,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和汇率波动,造成成本大增和融资难。中下游企业也面临涨价难、不涨价也难的困境:如果顺应原材料涨价而提价,消费者受制于收入水平和储蓄下降,没有足够支付能力;如果坚持不涨价,自己无法全部消化成本提高因素,导致亏损严重或不能生产。由此导致在社会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同时,实体部门的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局面。

财政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虽然财政收入增长数据和态势可喜,但是支出压力大、可支配财力不宽裕。受地方债发行减少(其中抗疫国债今年不再发行)以及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影响,特别是各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不减,个别市剔除“三保”和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后,缺乏可供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

就业压力大的总体状况仍将持续。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就业压力巨大与实体企业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同时并存,高龄(45岁以上)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企业用工短期化倾向明显,隐性失业增加。

一些项目建设制约因素较多。如部分项目立项、节能审查、征地等手续办理受限,影响正常进展;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度不高(建设用地粗放),因各种原因(拆迁压力、各部门协调衔接不足等),闲置土地难以收回,造成一方面土地指标紧张,另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部分行业受土地、能耗总量等指标限制,影响项目实施和推进。

抢抓机遇、夯实根基

做好下步工作,需要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巩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首先,抓投资落实,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进而带动企业投资。

具体来说,要积极用好中央的货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各类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包括大量需要使用高价格原材料的企业和项目,因为他们可能面临无钱购买原材料的局面。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加大已发债项目调度推进力度,做好后续债券资金承接的准备工作,力争债券资金即发即用、快速见效。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组织优质项目参加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重点项目推介会,组织多家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助推重点项目快投敢投。

要落实好建设用地指标,不能因此而影响开工和持续施工。优先保障重点用地;尽快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建立统一的土地规划, 实施精准供地;破除部门壁垒和本位主义,对一些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园区和各种名义占用的土地加以整合、盘活和优化配置;在保护耕地红线前提下,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包括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异地占补平衡”等。

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积极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在科学有效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促进生产消费活动全面恢复,把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用于社会生产上。

中央要求,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性的影响。对此,要尽力保障涉及山东省的大宗商品的供给和价格稳定;有些品种可以扩大生产和增加一定储备;对一些限产的可以适当放松;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依靠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尽力提高居民收入,实质性稳定和促进居民消费。

抓好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包括前面提到的土地政策、减税降费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等,鼓励我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碳定价来推动绿色产业升级,降低我省碳排放强度,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规范治理,协调降低支付手续费用及平台佣金,为企业减负、为就业拓展空间。以网络外卖平台为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抽佣比例高达17%-25%,给餐饮、零售企业经营和社会就业造成较大压力。支付类手续费在企业的费用占比也越来越高,其中支付宝、微信的手续费率为0.3%,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率基本在0.45%-0.55%之间,处于较高水平。

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切实解决用工难问题。引导高校毕业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取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提升农民工和大龄劳动者职业技能;着力纾解企业用工难、缺工问题,深入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活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杜绝铺张浪费,把财力用在刀刃上。

(作者:黄少安,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马清伟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